养正书院
原名玉溪书院。在湖南宜章。明永乐间邑人邝玺创建于玉溪河畔,故名。后废。清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吴德元建义学于文昌阁故址。四十二年(1777)邑人吴德汉迁建于城南水口山,六十年知县卫际可,“以其规模少隘,来学者或不能容”,改桄榔山景星观为书院,更名“养正”。嘉庆年间,置学田121亩,年收租224石。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县邵绶名重修。咸丰时,邑绅蒋启贵增修讲堂,题名“讲易山房”。山长历来“例须举人”,后以经贵不足,常以两教官“更迭兼任”。每月官、斋两课分别由县令、山长主持,“课时文一篇,试帖诗一首”。生员分超、特、壹3等,童生分正、副取,各给奖赏。另设首事二人,“经理公款,由山长遴派住院生员充任”。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改名阁色高小、湘南中学。旧址今为宜章县一中,遗迹所存无几。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赵奢谏言遗书
-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
-
-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 战国时期,活跃在赵国政治舞台上的除了名声显赫的大将廉颇和相国蔺相如,还有一个颇有文韬武略的赵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