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发微
逻辑学著作。谭戒甫著。是研究《墨子》书中《上、下经、说》和《大、小取》等6篇辩学的专门著作。作者在本书自序中,谈到他在研究这6篇著作的心得时,突出了两点。其一,过去一些学者用西方逻辑三段论法形式,研究周秦诸子,“只是摆着西方逻辑的架子,再把我们东方的文句拼凑上去做一个面子”。这样还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缺乏独立性。“其实,我国本有独立性的辩学,其论式组织即在《小取》、《大取》二篇中,而《经说》各条就是辩学论式的例证。”其二,是《经说》、《大、大取》的条文中,有些段落夹杂着驳辩的语句,立破明显,对扬激烈,自来学者们都把它统同起来,混为一谈,结果自相矛盾,纠缠不清。“我经过几年钻研,发现里面另有一派形名家的学说,是由名家引来驳辩的;及界限画清,才知是二派的互相争鸣,针锋相对。破此一关,就觉得彼此通明无碍,各成其是也。”作者的这些创见反映在本书之中。书中研究《上下经说》部分,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墨经易解》书名出版。《墨辩发微》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作者经过若干修订,1964年改由中华书局出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