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经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黄老学派著作。1973年长沙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第二种古佚书。包括《立命》、《观》、《五政》、《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等14篇。其中很多篇采用黄帝君臣对话形式。有人认为即《黄帝四经》之一。(1)认为天地有其固有的规律:“天有恒斡,地有恒常。”(《行守》)这种规律性,往往表现为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天地“有晦有明,有阴有阳”,“有山有泽,有黑有白,有美有亚(恶)”,但这些对立方面又是相成的:“静作相养,德疟(虐)相成。两若有名,相与则成。阴阳备物,化变乃生。”(《果童》)(2)主刑德并用:“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无匡。”(《观》)国家治平的准则,在于刑德并用。刑与德就像日月经天,光辉灿烂,只有赏罚恰如其分,施政才能公平而无亏损。(3)主张“刑天”、“法地”、“法人”,做到“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前道》),按规律办事,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也就是“天地刑(形)之,圣人因而成之”。但要能“因而成之”,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是必有成功。”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兵容》)收入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和1976年版《经法》。

上一篇:经法 下一篇:道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豫让:模范忠臣
豫让:模范忠臣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