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南
【生卒】:1898—1931号湘浦,笔名相拂,林根。黄冈(今黄州市)人。1915年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17年10月加入恽代英创建的革命团体互助社。1918年5月积极参加武汉学生反对北洋军阀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条约《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1919年3月,与同学胡业裕等在中华大学发起组织新声社,出版《新声》半月刊。“五四”运动爆发,与恽代英、陈潭秋等组织和领导武汉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是武汉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同年6月,受武汉学联的委托,前往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工作。不久回到家乡,在八斗湾创办浚新小学。1920年春,与恽代英等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同年考入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常去北京大学与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起研讨马克思学说。1921年7月,与恽代英等20多位青年在黄冈浚新小学发起组织共存社,其宗旨:“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争斗、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0月,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成员,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罢工。12月,领导汉口人力车工人举行反抗资本家加租的斗争。1922年1月,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去苏联,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武汉地方执委会学生运动委员长。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与许白昊等领导汉阳钢铁厂大罢工,并筹建起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任该会秘书主任,总理会务。同年9月,粤汉铁路武长段工人为反对资本家无故开除工人再度举行罢工,他草拟《告国人书》等罢工文告,并亲自指挥罢工斗争。发动武汉各工团组织粤汉罢工后援会,声援罢工工人。同年10月,武汉工团联合会改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林仍任秘书主任,参加编辑该会机关报——《真报》。11月,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宣传科主任。1923年1月30日晚,与陈潭秋等人率武汉各工团、新闻界、学联等各方代表160余人从江岸乘车北上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2月1日,大会遭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后返回汉口,参与领导了“二七”大罢工。“二七”惨案后,被军阀悬赏通缉,父母担心他的安全,劝他隐匿家中。他回答说:“男儿志在四方,我早已下定决心为革命而献身。”他编写了《二七工仇》,翔实记述了“二七”罢工英雄史实,讴歌“二七”烈士的革命精神。并以《真报》的名义发表宣言,控诉吴佩孚、肖耀南屠杀工人的滔天罪行,表示要继续“一致勇往赴死,驱逐劳动者的敌人,拯救劳动者于水火之中”。2月中旬,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被迫解散后,与京汉铁路总工会共同组织了驻沪办事处,由林育南、项英主持工作。6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委员、组织部长。1924年2月,为纪念“二七”罢工一周年,林育南编辑了《施洋先生纪念录》,其中《序》、《施伯高传》、《为施伯高烈士家属募捐启》均为林所撰写。4月,国民党汉口执行部成立,任青年部干事。5月,又遭反动当局通缉,前往上海,参加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1月,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任共青团武昌地委书记。4月,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秘密恢复,任总务主任委员。5月,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成立,公推林为主席。1926年5月,出席广州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8月,湖北地委改组为湖北区委,林任委员。9月,共青团武汉地委改组为湖北区委,林与李硕勋相继任书记。10月中旬,中共湖北区委全体成员集中武昌办公,林任宣传部主任。1927年1月,出席湖北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宣传、教育、童工及妇女问题的报告,会上当选为省总工会宣传部主任。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5月,出席赤色职工国际在汉口召开的太平洋劳动会议。6月,出席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与黄松龄、向警予等秘密出版《长江》,继续宣传革命。参加了“八七”会议,尔后积极领导湖北的秋收暴动。10月下旬,省委书记陈乔年卧病期间,由任旭、林育南先后代理书记。1928年春调上海,先后担任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华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全国苏维埃准备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旅社与几位同志研究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问题时,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同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就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人屠”之称的白起到底杀了多少人? 白起将军个人简介
- 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后为相国范雎所妒忌,于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杀。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