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灭庸国
文公十六年,楚国发生大灾荒,庸人率领蛮人背叛,将要攻打楚国。楚君臣商量,打算迁到阪高去。贾不同意,说:“不可。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攻打庸国。百濮认为我们有灾荒不能出兵,所以才攻打我们。如果我们出兵,他们必然害怕,百濮分散居住,将会各回各的住地。”于是楚国出兵,过了十五天,百濮就罢兵回去。楚军从庐地出兵,每到一地就打开仓库让将士食用。派庐戢黎进入庸国,到达庸国的方城,庸人打走了楚军,囚禁了子扬窜。过了三个晚上,子扬窜逃回来,声称庸国的军队人数众多,蛮人聚在那里,不如再发兵,同时出动国君的直属部队,合兵以后再进攻。师叔说:“不如再跟他们接战,使他们骄傲。他们骄傲,我军奋发,然后就可以取胜,先君蚧冒就是这样使蛮人归服的。”楚军又和庸人接战,七次接战楚军都败走,只有少数蛮人追赶。庸人说楚国不足以一战了。就不再设防。楚王乘防驿站的传车,在临品和军队会师,把军队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发,子贝从仞地出发进攻庸国。秦军,巴军跟随楚军。蛮人害怕,服从楚王,和楚结盟,于是就灭亡了庸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