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
委员会常常成为行尸走肉的聚集地。把他们从苦难中解放出来吧。委员会通常会受到4个方面的困扰:
·责任和义务。委员会是分散责任和义务的最佳场所。如果是由委员会做出决策,那么就很难把责任归咎到某个具体的人头上。即使委员会主席也常以表达大多数人的意愿为借口来保护自己。
·鳌脚的决策。委员会会做出一些整脚的决策。他们经常妥协。如果需要在两个建议中做出判断,委员会会设计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来保全各方的面子。总是这样妥协,你是无法打败竞争对手的。
·速度。委员会的行动通常是缓慢的,而且官僚习气十足。他们定期碰头,并且需要事先准备文件。这就意味着如果新的销售机会或信贷请求来得不是时候的话,你要等到一周或一个月以后才能得到答复。届时,竞争对手已经把你包围了。
·业绩评价体系和回报。委员会很少拥有清晰的业绩评价体系,在对委员会成员进行评议和确定薪水时,也很少有清晰的检测目标。
对付委员会有两个很好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把管理落实到单个的经理人身上。如果这个经理人在履行责任的时候需要得到同事的支持,他或她自己会找到有效的办法去协调的。但是,你至少能把责任明确下来,而且使其灵活地满足周边形势的要求。
第二,成立一个小型的任务组,制定一个有时间限制的可以考评的目标,指定一个对任务组有明确目标责任的负责人。任务完成后,解散这个任务组,辅以适当的庆祝仪式。另外,任务组的领导应该负责实施提出的建议:这样,就鼓励了组织内部采纳更清晰、更卓越和更有实效的意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项羽“英才”不足,失范增
- 刘劭强调了“英”的素质之重要,认为智慧聪明是为人处世的关键,所谓“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钧材而好学,明者为师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 田氏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采纳百官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武备,多次击败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