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
①滴定管: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b.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c.用漏斗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d.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记下刻度.
②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③移液管:转移少量溶液用,其洗涤方法与滴定管相同.
2.滴定:
①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3.计算:
每个样品作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上一篇: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
下一篇: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