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
跟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类似,在电场中移动电荷,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少,表明有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表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而且,电场力做了多少功(或克服电场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势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W=—(ε—ε),其中ε和ε分别表示电荷在始、末位置的电势能.
例 如图是电场中的一簇电场线,虚线为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电荷+q的电势能一定是正值,电荷—q的电势能一定是负值
B.在B点,+q的电势能可能是负值,—q的电势能可能是正值(以上说法是以无限远处或大地电势为零)
C.虚线所示轨迹只能是正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轨迹
D.虚线轨迹可能是负电荷从B点运动到A点的轨迹
分析 错解:沿电场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A点电势较高一定为正值,正电荷在电势为正值的地方,电势能是正值,而负电荷在电势为正值的地方电势能是负值,A项正确;由于A点电势是正值,故B点电势也是正值,同理可判断B项错误.
在电场中,正电荷受力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正好相反,正电荷由虚线轨迹由A运动到B,则负电荷可沿虚线轨迹由B运动到A,故C项中的“只能是”是错误的,而D项中的“可能是”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的选项为A、D.
本题最易错的是;总认为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发出的,本题没有告知电场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因而不能确定A、B两点的电势是正值还是负值,从而不能准确判定正、负电荷在A、B两点电势能的正确,只能说“可能”,而不能说“一定”故A项错、B项正确.
应从虚线轨迹的弯曲方向来分析运动粒子的受力情况;从轨迹的弯曲情况可知,运动电荷的电场力只能与场强方向相同,即只能是正电荷运动的轨迹,故D项错误.正电荷可能从A沿轨迹运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带电粒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也可能是正电荷从B沿轨迹运动到A,电场力做负功,故C项也错.
答 B.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