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

书籍:高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雷扬, 欧阳占宝, 夏力安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包括向上加速运动和向下减速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大于本身重力的现象,也称为“视重”大于实重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包括向下加速运动和向上减速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小于本身重力的现象,也称为“视重”小于实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的现象,也称为“视重”等于零的现象.

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依然不变,只是“视重”改变,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不会由于物体具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而改变.

例1 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绳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向下降(a

A.(m+M)g—ma

B.M(g—a)—ma

C.(M—m)g+ma

D.Mg—mg

分析 用隔离法分别研究重物m和人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应用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注意重物处于失重状态,人处于平衡状态.

以重物m为研究对象,物体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绳的拉力T,方向竖直向上两个力的作用,取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T=ma

T=m(g—a)

研究人:人受重力Mg,地面支持力N,绳的拉力T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故有N+T—Mg=0.

将T的表达式代入上式,解得N=(Mm)g+m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N′=N=(M—m)g+ma.

答 C.

例2 如右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升降机中的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当升降机以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是多大?

分析一 运动分析入手,结合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以物块m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m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F三个力作用,各力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具有与升降机相同的加速度a,故F和F的合力必竖直向上,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和F的合力F,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 ①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F=Fcosθ,②

F=F·sinθ. 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F=m(a+g)cosθ

F=m(a+g)sinθ.

分析二 m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右图所示,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 将F和F沿着x轴和y轴方向分解.

F=—Fsinθ,F=Fcosθ;

F=Fcosθ,F=Fsin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分量式方程:

联立求解①、②两式

联立求解①、②两式,得F=m(a+g)cosθ,F=m(a+g)sin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 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揭秘 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袁天罡不得不说他的预言什么的都是很牛X的。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对董卓的评价
对董卓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