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

书籍:初中数理化公式定理大全 作者:石春蕊, 翟金鹏, 丁连才 朝代:2008-10-01 专题:书籍

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等.

例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

(2)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

(3)4个硫酸根离子__;

__;

(5)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

【分析】 解题关键是要看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

答案 (1)2H;(2)3CO;(3);(4)Cl;(5)

例2 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    B.NO    C.2NO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

(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

【分析】 化学用语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主要有:

(1)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离子、分子个数.

(2)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小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3)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答案 (1)C;(2)A;(3)D;(4)B.

例3 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B.XY

C.XYD.XY

【分析】 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确定X、Y之间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规则正确书写化学式,分析可知,X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Y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X、Y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为XY.

答案 A.

例4 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所在,并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氧化汞受热分解:

2HgO=Hg+Okg,某X原子的质量是9.288×10k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46.6 B.56

C.56g D.9.288×10kg

【分析】 由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

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B

例6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C.任何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都可以转化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将常温下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到6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如Ca(OH)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A错.

B中缺少了“相同温度”这个条件,B错.

C正确.

Ca(OH)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D错.

答案 C.

例7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同时不断搅拌.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量(m)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随着食盐的加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但当达到饱和时,食盐不再溶解,w达最大值,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答案 B.

上一篇:燃烧 下一篇:知识结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但从十二年间,她的才人地位没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广播龙种,留下35个孩子的父亲,随后跟了唐高宗的武则天,两人接连有了6个孩子,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