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歧伯曰:便虍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汗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支节,□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歧伯曰:本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知阅之,奈何?歧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歧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骨有余,以候□□。黄帝曰:善。
歧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黄帝曰:善。
歧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歧伯曰:肾者主为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
歧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及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及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 骆宾王是哪个朝代的
- 骆宾王是唐初著名诗人,字观光,在乌伤城北的一个风景诱人、环境幽美、叫骆家塘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身寒门,七岁能够作诗,众多人称之神童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要离杀庆忌
-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在伍子青的引荐下结识了侠士专诸,利用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作了吴王,即吴王阖间,但阖间总有一个心病未了,那就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