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宪法
“平时宪法”的对称。在战争时期制定并适用的宪法。它规定战争时期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组织及其活动原则,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性质、作用和任务,是战争时期的根本法。战时宪法是适应战时的需要而制定或修改的。战争包括国内战争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后,一是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国与国间的关系均有巨大变化,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二是战争时间往往持续很长,需要调整各方面的关系,作长期作战的准备。故必须制定战时宪法。战时宪法可以是修改平时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应战时的单行宪法法规,与平时宪法并行实施,如国民党政府于1948年制定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也可以另行制定新的战时宪法,取代或中止平时宪法,如古巴在第一次、第二次独立战争中分别于1869年、1895年制定的两个战时共和国宪法。战时宪法的特点有:它适应战时变化和需要,许多规定都比较原则灵活,国家的各项制度和一切领域一律实行战时体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并统一调动、指挥、管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国家元首和军事统帅的权力,一定范围内限制公民权利,增加公民义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夺取战争胜利,国家一切活动均应服从战争需要。战时宪法一般在战争结束后即失其效力。
上一篇: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
下一篇:战时行政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赵云真的是女子吗?
- 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民间的传说中,赵云都是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一传闻流传了上千年,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然而,最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