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法学为上科
唐朝白居易的法律主张。白居易将吏治与法治相结合,认为如果没有好的执法官吏,单有好法也不会起作用。法律能否得到执行取决于统治者重不重视法律,有没有高素质的执法官吏,所以他认为朝廷不应“轻法学,贱法吏”。相反,应当注重法律,把法学视为重要的学科,在科举考试中给予优先地位,同时重视法官的选任,凡担任法官的人必须熟悉法令,以保证“法司准法科罪”,“以法从事”,杜绝官吏随意用刑,法无定科的现象。可见,白居易的“悬法学为上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制,而要维护法制,又必然从吏治入手,整顿吏治,以达“治人”与“治法”的统一。这一法律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诗人韦应物:唐朝的金融危机到底有多严重
- 浪子在字典里有四种解释,没有正经工作整天吃喝玩乐的青年;流浪的人;长的帅为人豪爽,女人见了会忍不住多看两眼的男人;风流子弟,整天为了
-
-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 ,祖籍陇西上邽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