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春秋时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语出《礼记》。孔子把春秋时天下大乱归咎于统治者为政过于暴虐,民不聊生的原因是严刑峻罚。基于这种观点,孔子反对时兴的“法治”思潮,主张沿用传统的礼治,恢复社会秩序。“为政以德”具体内容有:(1)预防犯罪。方法是以宽养民,实行富民政策。他反对统治者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只有统治者戒除贪欲,才能预防民为盗贼。(2)注重教化,先教后刑。孔子把德和礼的治国方法放在首位。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认为礼义教化可以使人为善;严刑峻法只能消极地禁人为恶。在孔子看来,用刑和政来治国,人民虽然暂免于犯罪,但却不会有羞耻之心;而用德礼治国,人民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会循规蹈矩,温和恭顺。孔子在强调德礼为治国之本的同时,还反对“不教而杀”。认为民有罪,责任在于统治者未对人民施以教化或教化得不彻底。所以把“不教而杀”称为“虐”和“暴”。(3)宽猛相济,德主刑辅。孔子重道德教化、轻刑罚,只是相对的。他主张依形势的需要,“宽猛相济”,交替使用道德教化和暴力两种方式。治国主要是德礼教化,但对不从教化者则辅助施以刑罚,以达治理、“为政以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以德去刑”的无讼境界。(4)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主张“有教无类”,对小民也进行礼道德的教化。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唐朝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关系怎么样?
- 李淳风和袁天罡都是唐朝著名的道士,也都在朝廷任职过,算是同僚。两人都精通天文、数学、历法、易数、阴阳学等,共同写过《推背图》预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