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生卒】:约公元前390—前338
【介绍】:
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姓公孙氏,名鞅,因出身卫国国君的疏远宗族,故又称“卫鞅”。在秦国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以商地(今陕西商县东南),号为商君。“少好刑名之学”,曾在魏国做过魏相公叔座的家臣,熟悉李悝、吴起等变法理论及实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被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进行了较彻底的改革,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改“法”为“律”,以《法经》为蓝本制定秦律。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在法家中以“重法”著称。提出了“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及“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时”的变法理论;主张奖励农战、“缘法而治”,强调“刑无等级”;并提出了推行“法治”的一系列方法,要求具备法、信、权三要素,公开主张“以刑去刑”的重刑主义理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雍正被恐吓之谜
-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