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告犯
又称“亲告罪”。指诉讼的提起,必须以被害人或者其他有告诉权的人告诉、告发或请求司法机关才予追究的犯罪。有学者以案件的提起是否必须由被害人或者其他有告诉权的人告诉、告发或请求为标准,把犯罪分为亲告罪和非亲告罪两类。他们认为,有些刑事案件比较轻微,或者直接涉及被害人的利益、感情或家庭和睦,比如器物损坏罪、强奸罪、亲族相盗罪等等。这些犯罪与公共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国家主动追诉可能进一步损害被害人的利益,因此,对这类案件是否追诉,可以由被害人自由选择。如果没有被害人的告诉,司法机关则不予追究。依照此种学说当被害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或死亡时,其法定代理人、直系血亲、配偶也可以行使告诉权。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发挥刑事司法的作用,亲告罪的规定又以起诉之后的告诉禁止取消,告诉不可分原则,告诉及取消告诉,即使只是一罪的一部分,其效力及于一罪的全部;告诉及取消告诉只是共犯中的一人时,其效力及于共同犯罪人的原则作为补充。亲告罪在中国刑法中类似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必须由被害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提起控告,司法机关才能立案受理的犯罪。中国刑法中规定的这类犯罪有: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罪;第257条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第260条规定的虐待罪;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这类犯罪只有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告诉权,他们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司法机关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但应当说明的是,侮辱、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的,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则不受告诉才处理的限制。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雍正被恐吓之谜
- 雍正游玩西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恐吓信,这封恐吓信信的主人又是谁?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威风八面的皇帝吓了
-
- 屈原:玉米田的传说
-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大诗人。他担任过楚国的大臣,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大事。为了使楚国强盛,屈原主张
-
- 蔡泽说范雎
-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年),河东郡郡守王稽因为通敌被处死。应(ying)侯范雎(ju)是由于王稽的举荐才做了丞相,因此他闷闷不乐。
-
- 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民族英雄
- 【点击英雄】岳飞(1103-1142),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