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协定
指以言词表示缔结的条约。条约订立的形式之一。近代以来,绝大多数条约都以文书形式缔结,但口头协定或其他不以文书形式缔结的协定如能被证明,也被认为是条约和具有法律拘束力。1933年常设国际法院在东格陵兰案的判决中肯定了丹麦和挪威两国外长达成的口头协定对当事国具有拘束力。1974年国际法院在核试验案中也认为并不要求声明必须以文书形式表示。1954年日内瓦印度支那会议期间,中英两国代表以口头形式达成英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的协议。1955年和1974年,苏联与联邦德国、埃及与以色列也曾分别以言词缔结过条约或协定。1928年《哈瓦那关于条约的公约》规定“文书形式是条约必备的条件”,否定口头协定,但它仅为区域性的国际文件,无普遍拘束力。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只调整以文书形式缔结的条约,但它并不影响口头协定作为条约的一种形式及其法律效力。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值得学习?揭秘司马相如曾想出轨
- 说到《白头吟》,其中的一句佳句可谓是流传至今,那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首诗的作者是西汉时期大名鼎鼎的才女卓文君。卓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