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
又称“犯罪过失”。“犯罪故意”的对称。指行为人在过失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其主要特征是:(1)在认识因素方面,是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即无危害社会的意识,此与犯罪故意有别。但其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不能认识或完全没有认识。根据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以及本人的智能、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业务技术水平,是应当认识到其行为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而行为人却没有认识(或预见);或者行为人已认识到危害发生的危险性,却又片面地相信自己可以侥幸地避免。(2)在意志因素方面,行为人有预见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却疏忽大意、漫不经心,或对危险采取轻率、冒险的态度,以致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其原因在于行为人的不注意、不谨慎。过失行为只有在客观上已造成严重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并以法律有规定者为限。过失形态有两种,一是疏忽大意过失;二是过于自信过失。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汉朝大将军大司马卫青的历史功绩
-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他的母亲在平阳公主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平阳公主原号阳信长公主,是汉武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杀手专诸的经济问题
- 如果把战争和谋杀活动当成一种投资活动,那么专诸的这次谋杀无疑称得上史上回报率最高的一次谋杀。根据血酬定律理论,我们不妨把专诸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