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解释
从立法意图的角度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的方法。该解释方法要求:如果能识别具体法律规定的相关立法意图,就应该按照对立法意图的某种适当理解,以保持与立法意图一致的方式解释该法律规定。法意解释方法在各类解释方法中具有跨类型的属性,因为作为立法意图对象的某种要素,可以是任何一种解释方法的核心要素,如普通含义、专门含义、上下文和谐、一般法律原则、目的等。法意解释方法在各国的法律解释实践中获得普遍的承认和运用,因为所有国家都把实施立法意图作为一项崇高的价值。但是,该解释方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主观立法意图的方法和客观立法意图的方法。在前者,解释者把立法意图归诸于单个立法成员或者立法成员群体的某种事实上的主观动机状态——它表现于各种立法史材料尤其是立法准备材料中;在后者,解释者把意图归诸于那种被设想为理想意义上的合理行为者的立法机关。对于立法意图方法的两种形态,各国实践往往各有所偏。在运用法意解释方法时,各国的法律解释实践都诉诸关于立法意图的某些“预设”,这些预设主要包括:(1)立法机关懂得国语并据此使用普通语词或专门语词;(2)立法机关意图使自己制定的法律合乎宪法;(3)立法机关不想有荒谬或明显不公的结果出现;(4)立法机关不想使法律有溯及既往的效力;(5)所有处罚性法律规定都要求有“犯意”;(6)条约不得违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