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竟是韩襄王的曾孙?!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4 22:37:0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韩信是韩襄王的二儿子韩虮虱之孙,韩襄王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韩婴,被立为太子。老二叫做韩虮虱,是妃子所生。“虱”就是虱子,“虮”就是虱子蛋。给他取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不是厌恶他、嫌弃他,恰恰相反,这个二公子聪明伶俐,韩襄王十分喜爱,怕他长不大,才故意给他取一个特别卑贱的名字。这和老百姓给孩子取名阿猫、阿狗是一个道理。下面还有一个老三,叫韩咎,是王后所生。
韩信塑像
公元前296年,太子婴病故,没有儿子。当时韩虮虱在楚国质子,韩咎在国内用阴谋,使魏王、齐王领兵到韩国都城外,强迫襄王韩仓立韩咎为太子。当时楚国也已经派兵送韩虮虱回国准备接太子位,虮虱不愿国中动乱,返回楚国。
按长幼次序排辈,本应该由老二虮虱接太子位,韩襄王也有这个意思。但是第一,由于虮虱是“庶出”,遭到了丞相公仲侈(chǐ齿)和宗族的反对;第二,虮虱当时在楚国当“质子”,不像在国内的公子咎那样有实力。韩襄王要求楚国把公子虮虱送回韩国来。楚怀王派了十万大军,护送公子虮虱到了韩国西南的军事门户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丞相公仲侈和宗族得到边报,怀疑楚国以护送公子虮虱回国为名,打算发动一场灭韩的战役,不然,你“护送”一个人质回国,要派那么多人马干什么?
于是下令当地驻军坚决反击。公子虮虱是个很厚道的人,不愿看到因为他而引起一场残酷的杀戮,何况回国以后自己的实力也绝不如公子咎,争夺太子的斗争,多半要失败,就悄悄儿地溜回楚国去了。楚国找不到公子虮虱,无可奈何,只好撤兵,公子咎也就顺利地当上了太子。
韩咎被立为太子,三年后即位为韩厘王,韩虮虱竟不得归国。公子虮虱在楚国隐姓埋名,流落民间,娶了一个楚国的民女为妻。五年之后的公元前290年,生下了韩非。直到公子虮虱临终的时候,韩非都已经十几岁了,才告诉他自己的身世,并且不许他张扬。
后来,韩信的父亲服秦劳役死于非命,不知所终!韩信天生聪明、智慧超人。他在父亲的指导下研习兵法,如醉如痴,还常用石子作棋子演练排兵布阵。父亲去世后,韩信与母亲相依为命。两年之后母亲也忧劳成疾,撒手而去。
母亲去世后,韩信找了一块高敞之地,让其旁能安置一万户守冢,藉此昭示誓为王侯的远大理想。韩信孑然一身,流浪街头,为此还常常受人白眼和欺辱。项梁渡淮,韩信仗剑从军,在楚军麾下,韩信未受重用,后投奔刘邦,经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在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决战中,韩信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谱就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
-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被称为什么?王勃的代表作是什么?
- 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古绛州龙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津。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