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是借谁的名义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0 19:15:0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秦王扫六合, 一统全国, 用兵日久。统一之后, 又北修长城, 以抗匈奴; 南伐百越, 以振国威。再加之大修阿房宫、始皇陵, 开凿驰道, 百姓劳役赋税日重, 大有不堪重负之势。
秦二世元年 ( 前 209 年) 七月, 秦王朝从汝阴 ( 今安徽阜阳) 、蕲县 ( 今安徽宿县东南) 征集了九百名贫苦农民去渔阳 ( 今北京密云西南) 戍守边防。他们在两名官吏的押送下, 昼夜兼程, 风餐露宿, 苦不堪言。但行至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刘村集) 时, 突遇暴雨数日, 道路受阻延期,无法按期赶赴渔阳。然而, 按照秦王朝的法律, 戍边误期者将被处斩。于是, 这些人均面临可能被处死的巨大威胁。
陈胜吴广起义图
陈胜 ( 又称陈涉) 、吴广则是此次同行的被征戍的民夫之一。陈胜少时, “曾与人佣耕”, 饱经沧桑与苦难。他们被押送官员指派为这批戍卒的头领, 亦深得人们的信任和拥戴。值此死生存亡之际, 大家一致要求陈、吴二人想办法,如何死里逃生。陈胜说: “咱们误了期, 赶不到那里, 非死不可。”有人提出: “咱们逃跑吧!”“那也不行, 我们能逃到哪里去呢? 所以说, 不逃是死, 逃也是死。”接着吴广对大家说: “我们与其等死, 不如去拚死, 如果这样, 或许还能有条活路。”大家于是同意这样办。这时, 陈胜、吴广虽然看到众戍卒均有拚死求生的强烈要求, 但却需要有个有威望的人出来相号召, 起事才有可能。他俩私下商议之后, 便想出一个先在戍卒中制造舆论的办法, 来树立自己的威信,此法即“鱼腹丹书”与“篝火狐鸣”。为实施此法, 有一日, 陈胜用朱红丹砂在一块丝帕上, 写上“陈胜王”三字,偷塞于渔夫刚捕涝到的鱼腹之中, 故意让戍卒们买走这条鱼, 待他们回去剖洗此鱼时, 发现丝帕丹书, 无不称奇。消息不胫而走, 人们纷纷私下传说陈胜是个有帝王之命的人。
与此同时, 陈胜又叫吴广在夜里偷偷跑到附近的荒庙里, 烧起一堆野火, 假装狐狸的叫声, 嘶喊着“大楚兴, 陈胜王”, 众人远远听到这种声音, 又见闪烁不定的篝火, 惊恐之际, 越发相信陈胜绝非凡人。戍卒们中间, 大家纷纷传说着连日来的怪事, 认为这是天意所为。于是, 陈胜在人们的心目中, 逐渐拥有了极高的威信。
在陈胜树威大获成功的同时, 他俩又决定“拉旗”揭竿, 以相号召, 以凝聚众戍卒的战斗力, 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决以死战。对此, 他们则借用了秦扶苏太子、楚名将项燕的名义, “拉大旗”以行反秦暴政之义举。在当时, 秦朝的各地百姓都知道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 理当继承帝位, 且为人之贤杰, 深得民心, 但却不知其已为秦二世胡亥所杀。项燕则是楚国的一代名将, 屡立战功, 向为人们所崇敬、仰慕, 然在与秦国作战中, 已为王翦所杀害。但由于交通不便、音讯不畅, 人们不知其被害, 纷纷传说二人逃亡在外,尚活在人间。为此, 陈胜、吴广为利用有利时机, 便拉起扶苏、项燕为“大旗”, 以相召唤, 号召人们立即起义。陈胜、吴广在首先杀死了两名押送的官吏后, 便召集九百戍卒对他们说:“大家遇到了大雨, 已经延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