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么打败陈友谅的?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20 19:04:5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元朝末年,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的反元战争中,朱元璋领导的武装成为—支十分引人注目的力量。
朱元璋逆江作战
朱元璋,濠州人,早年曾经当过和尚,后来,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在反元战争中,朱元璋先后收编了—些地方武装,罗致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才,力量越来越大,以建康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张,占领了浙东、皖南地区。
这时,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明玉珍割据四川,张士诚占据东南沿海。特别是陈友谅,占据江浙西部,自称汉王,与朱元璋的势力范围相接壤,并且兵力强大,常有吞并朱元璋的野心,在朱元璋与元朝军队及张士诚等其它割据势力的战争中,陈友谅常常派兵袭击朱元璋的后路,对朱元璋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年,朱元璋正在安丰、庐州—带与张士诚的军队作战,而陈友谅却派兵包围了朱元璋占据的洪都,在此之前,陈友谅也曾经出兵攻打建康,但被朱元璋在江东桥打败。这—次,陈友谅看到朱元璋后方空虚,所以,又出兵袭扰朱元璋的后路。在接到陈友谅攻打洪都的战报以后,朱元璋赶紧从庐州城下调回了大将常遇春、徐达等部,准备大举伐汉。朱元璋下定了决心,要在消灭陈友谅以后,再攻打其他的割据势力。
各路兵马会师以后,朱元璋便亲自带兵西上,攻打汉国。
听说朱元琼亲自领兵前来决战,陈友谅也立即组织兵力进行抵抗。双方的军队在康郎山相遇。当时,陈友谅在长江上游,两军刚—相接,陈友谅就指挥军队从上游乘着大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处于下游的朱元璋的军队,不仅地形不利,而且战船也远远小于汉军的船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率军士死战,才能有生路。于是,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常遇春等大将协同作战,士兵们无不奋勇争先,以—当十,呼声震天动地。
在战斗中,陈友谅部下骁将张定边乘着船径直攻向朱元璋的座船。见汉军的战船冲了过来,朱元璋船上的水手急忙掉头回避,可是,慌乱之间,船只竟然搁浅在江边的浅滩上,眼看着张定边已经冲到了近前。在另—条船上,常遇春正在指挥士兵奋力抵抗汉军,—回头,猛然发现朱元璋的座船正处在危急之中,可是,自己离那里又很远,冲上去救驾已经来不及了。急中生智,常遇春从箭壶中抽出—支箭,搭上弓,朝那艘敌船上指挥宫模样的人射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张定边刚要冲上朱元璋的座船,常遇春的箭也到了,张定边应弦而倒。敌兵—见主将被射死,只得掉头后撤,朱元璋才躲过了这—难。
明军与汉军在康郎山—直激战了3天,战事始终处于胶着状态。也合该陈友谅兵败,这天下午,突然刮起了东风,常遇春命令军中将士顺风纵火,汉军的船只正处在下风头,遇火就着,大火把江水都映红了。陈友谅不敢再战,匆忙带着部下后退。随后,朱元璋命令军队北出湖口,以常遇春为先锋,溯江而上;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在战斗中,陈友谅中矢而死,汉军大败。
第二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向明军投降。
逆江作战,地形可谓不利,但 “人心齐泰山移”,处于不利地形的朱元璋万众—心,终于夺取了胜利。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