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
本文作者:四库百科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0 16:44:4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普米族简介
普米族 (藏文:བོད་མི་,威利:bod mi)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2010年人口为42861人。
族源和历史
普米族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汉文史书称之为“西番”、“巴苴”等;其自称为“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等;周围的纳西族和藏族人称他们为“巴人”,是同一名称的变体,意为“白人”。
最初的普米族可能属于犬戎、鬼戎、西戎中的一支,居于甘肃省南部和青海省东部,后来进入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因西羌与秦国斗争失利,所以其中的一部分南迁至四川邛崃山脉以西,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之间的地区,形成了许多小的国,其中的筰都夷即为普米等族的先民。后从贡嘎岭地区、巴塘、理塘逐渐南迁至九龙、越西、冕宁、西昌及云南一带。元世祖征大理时,部分普米人从贡嘎岭随军南下,定居滇西北。
语言文字
普米族的语言是普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羌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区。居住在四川省木里、盐源以及九龙等地的约25000名藏族人也说普米语,其中木里县人数最多,约有18000人。除使用普米语之外,多数人兼通汉语和一些邻近民族的语言。
普米族没有文字,但普遍使用一种刻划符号,宁蒗和木里:4有供巫师记载宗教仪式的图画文字,称为韩规文或丁巴文。宁蒗的普米族曾经使用过一种以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传不广。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皋陶与立法
-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