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由于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而且有些传染病在发病早期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接触机会,以免造成传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甲类传染病中鼠疫和霍乱病人,发现后立即报告,对病人和带菌者都要进行强制性隔离治疗,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也同样适用;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伤寒和副伤寒等乙类传染病需要住院治疗的都应当动员病人在传染病医院(科)或临时隔离病房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以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期而定;对一些不需要或无条件住院治疗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也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在家进行隔离治疗。
在防疫工作中,把发生病人的地点叫疫点,疫点周围的一定地区叫疫区。一旦发现甲类传染病必须对疫点和疫区实行封锁和严格管理。
除病人外,病原携带者(带菌者或带毒者)也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甚至有的成为某些疾病不能控制或消灭的关键性问题。要有目的地发现病原携带者,病人的接触者受感染机会比较大,应该重点观察;对恢复期病人也要定期访视和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了解他还有无传染性;对从事饮食、水源管理、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是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
对和传染源有接触的人称为接触者,对他们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到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内进行医学观察、留验、集体检疫及卫生处理,同时给以必要的免疫和预防性投药等保护措施。
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动物的,像鼠类,则应该大力捕杀;患病的家畜失去经济价值的也要杀死,并应焚烧、消毒处理或按规定要求深埋;对那些仍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传染源,可进行隔离治疗,使其没有传染性。
家中有传染病人,也要特别注意隔离。
发生传染病要及时报告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