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设计

压铸模设计原则

一.模架

1.外表面要求光亮平整,前后模框加2个打出孔,注意要加在没有镶件的位置,防止零件掉出来。

2.A.B板模框间配合各做0.1-0.15,/时加做飞水挡板防止铝飞出来渣伤人。

3.为了防止模板变形,起码做2个支撑柱,一个放在分流锥,一个放在分流锥的上面,注意不要与其他零件干涉。

4.模具加2-4根中托司和中托,中托边最好做成带限位的。

5.模具底板要做通,便于散热。

6.模具四个角要切角,防止安装时不撞格林柱,

7.定位圈内孔表要求内圆磨后氮化,并沿出模方向抛光。

8.定位圈表面的冷却环底部到分流锥表面的长度一般等于料饼厚度。固定此冷却环的方式有2种:烧焊和加热压入。

9.分流锥一定要做运水来冷却,且离分流锥表面25-30mm.

10.模架四个导柱孔要做撬模槽,深度8-10mm。

11.模架一定要调质处理的,最好是锻打的模架。

12.为了方便取内模的镶针,可以在模具表面加打孔,然后收几个无头螺丝,这样方便拆装更换镶针。

13.吊装孔至少为M30深45的,顶部至少2个.

14.外置弹弓一定要加做弹簧保护套,防止弹簧变形。

15.高出模架面的且要与地面接触的面要加支撑柱。

二.内模,镶件

1. 加工后热处理前做去应力处理。一般铝合金淬火HRC45+/-1°C,锌合金淬火HRC46+/-1-1°C

2.内模的配合公差:一般做到小于模框0.05-0.08mm左右,可以用吊环轻松取出放入模框。

顶针配合公差:大于等于8mm的顶针间隙0.05mm,

小于等于6mm的顶针间隙0.025mm。

3.凡是内模上面直角和锐角的地方一定要包R0.5mm以上。

4.内模表面多余眼孔用一字螺丝堵死。

三.流道及排渣系统设计

1.分流锥上面料饼的主流道要做到圆表面积的1/3以内。这样防止冷料快速进入型腔前就封闭了分型面。

2.分流锥上面主流道要做成“W”形状,料饼厚度做到15-20mm.

3.一般主流道的长度做到30-35mm,且单边做5-10°的出模。

4.一般横流道最好是拐弯,且做成2个台阶以上,防止冷料通过横流道进入型腔,导致产品表面冷隔纹。

5.一般能够在横流道进入产品出的浇口位置加2个缓冲器最好了,这样就完全把冷料挡在了型腔外面了。

6.一般标准主流道下面的顶针料位都要做出模,且要包R2以上。

7.主流道对面有凸出的芯子一定要避开,且主流道对面的渣包最好是先做垃圾,然后看情况再加开。

8.渣包最好开球场的平面,半圆的截面形状,且入水处与排气槽都要隔开1/3最好。渣包的入水处也要跳级。

9.排气槽要打折且要圆滑过渡,要遵循“3.2.1”的规则。

10.为方便加工,直流道与产品相接处浇口要跳级,后加工时不容易掉肉。

四.冷却系统

1.分流锥一定要做冷却运水,这样防止分流锥过早的龟裂。

2.浇口套做冷却环来冷却,固定冷却环有二种方式:烧焊和热压入。

3.内模的冷却要保证以下数据,运水管的直径一般8-10mm.

运水离产品最低面的高度:铝合金:25-30mm.

锌合金:15-20mm.

4.如果内模运水一定要走模架出,一定要用耐高温耐高压的防水圈。

五.抽芯机构

1.滑块一定要做至少一个吊模孔在上下2个面上,方便拆装。

2.滑块底部要做掏料槽,同时要将耐磨条做成2块高于底部模架面的8-12mm,方便生产时清理铝渣。

3.滑块的压条要做耐磨槽,与抽芯方向成45°

4.滑动机构应导滑灵活,运动平稳,配合间隙0.08--0.12MM。

5.合模后滑块与锁紧块应压紧,接触面积不小于三分之二,且具有一定预应力.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杜康是夏朝最早的酿酒人吗?
杜康是夏朝最早的酿酒人吗?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种圣是应有尽有。诗圣有杜甫,书圣有王羲之,医圣有张仲景,茶圣有陆羽等等。那么杜康是什么圣呢?很显然,这个中国酿酒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淳于髡传
淳于髡传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赵奢救阙与
赵奢救阙与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国侵犯赵国,包围了阙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赵王召老将廉颇、乐乘问道:"能否出兵相救?"廉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