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昌益
18世纪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思想家、医生。幼名三之丞,号确龙堂良中。他的生平不详,有多种说法。关于其生年,有1701、1703、1707年等不同的推断。出生地,一说是江户(今东京),多数学者认为是出羽国久保田(今秋田市)。1744~1756年昌益在八户一带行医;1752~1755年完成他的主要著作。据说1762年卒。1899年左右,他的代表作之一《自然真营道》的手稿被日本学者狩野亨吉发现,从此他才开始被重视。
昌益的宇宙观是气一元论。他自造了一套术语,例如把天叫做 “转”;他讲的 “定”,有的学者认为是“地”,有的则断定是“海”。昌益宣称,宇宙万物都是一元的气构成的:日、月、星、辰是天上的一气进退和退进凝聚而显现的,木、火、金、水是中土的一气凝聚而形成的;人的身、心也充满一气;一气运行的方式有“通”、“横”、“逆” 3种;“通气”成为天、海、人,“横气”变成大地和鸟、兽、虫、鱼,“逆气”化作谷物和草、木;天、地是无始、无终,没有开辟,不会消灭的;阴、阳是一气进、退的别名。
昌益还提出“土活真”、“互性”等范畴。“土活真”, 又叫做 “活真”、 “真”、“中真” 、“一真”,在昌益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被视为土的精气、宇宙万物的本原。它本身是永远流动、运行、生生不息的气之运动,而非有形的存在。昌益有时把 “真”注释为“魂”;有的日本学者把 “土活真”理解为“根本的实在”。“互性”指具有相反相成性质的东西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譬如,明暗、善恶都是互性。
《自然真营道》大序的封面和内容的一部分
昌益赋予“自然”概念以特殊的涵义。他认为“转定”就是整个自然;“自”是“五”,“然”是“行”,自然是五行的尊称,五行是一气的进退;“五”是一气的根源土气本身,“行”是其他四气
木、火、金、水的运行;所谓“自然而然”,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土(“土活真”)自己运行而变化,展开为木、火、金、水四气。“自然”因而也就是“自行”。昌益自然观的另一个基本概念是“道”。在他看来,“道”就是自然之进退的一气,这种自行进退的气不停地运行,充满整个宇宙;“道”就是“满”。
昌益活动的时期,正是日本封建社会开始崩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萌芽的年代,当时农民的生活日益困苦。昌益对农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并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关于人类应该绝对平等的观点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拟出一个改造社会的计划。他的理想社会是所谓“自然世”(“自然神世”),在那里,“自然的人”直耕(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直织,丰衣,足食,无欲,无贪,无上、下,无尊、卑,无贫、富,无圣、愚,无盗贼因而无刑罚,既无知识也无说教,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既无色情也无战争。他认为,日本古代存在过这样的社会,是圣人使“自然世”堕落为“法世”。他所谓的“法”(“私法”),是指不耕贪食之徒、古代中国圣人和印度释迦牟尼为了私利私欲而建立的制度,“法世”指现存社会。昌益抨击封建等级制度,主张回到“自然世”去。昌益还批判儒学、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他断言圣人和释迦是万恶之本。但他称赞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不受禄而躬耕的“真人”、“正人”。
昌益有些思想缺乏具体的分析和充分的根据;甚至牵强附会,一些见解或批判陷于武断。例如,他错误地认为儒学的智、仁、勇三德,佛教的三尊、三世,神道教的三神社,老子的“三生万物”命题等,都出自《易经》的三阴、三阳,而笼统地加以批判。他对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宣称文字、书籍和学问是天下的灾难;音乐是大乱的根源,并把恢复“自然世”的希望寄托于“正人”的出现。
昌益虽然批判老子和庄子,但他的思想却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他的许多观点来自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有的则认为,他的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的道家。昌益的主要著作还有《统道真传》。
《统道真传》中的米粒与人体的比较图
学术界对昌益的评价有很大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有的断言他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昌益的著作过去传世不多,有些哲学史家根据他的一部分论述,说他是富于独创精神的、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思想家。近年昌益的著作陆续翻印、出版,有的学者在研究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以后,认为他只是一个二、三流的乡村学者。
参考书目
野口武彦:《日本の名著》第19卷《安藤昌益》,第3版,中央公论社,東京,1974。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九天玄女的传人
-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