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
虻
虻,俗称“牛虻”或“瞎虻”,属世界性分布,已知有3500多种。中国有记录的已超过210多种,共9属,其中以斑虻属(Chrysops)、麻虻属(Haematopota)、瘤虻属(Hybomitra)、黄虻属(Atylotus)、虻属(Tabanus)为常见而重要的吸血虻。虻大如蝇,体长6~30mm,刚毛甚少。头大,复眼甚大,常有灿烂闪光。雌虻两眼为额带所分离,雄虻两眼几乎相接。触角多为3节,第三节有3~7个环节。雌虻口器为刺舐式,雄虻口器退化。胸部颇长而粗。翅一对,透明或具色斑。腿短粗或多毛,末端有爪垫各一对,爪间突一个。腹部扁宽,背面可见7节,第八~十一节变为生殖器。腹部的颜色和纹理是种的鉴别特征之一(图6-38)。
成虫背面
蛹
卵
幼虫侧面
图6-38 虻生活史各期形态(仿裘明华)
虻的生活史为完全变态型。雌虻产卵于沼泽、稻田、塘边的草叶或小枝上。卵呈纺缍形或圆筒状,聚集成堆(由3~4层卵组成)。卵期约1周。孵出的幼虫无足,圆柱形,两端锥状。头小而尖,能缩入前胸节内。腹部的1~7节上有2~4对圆形的伪足,可助运动,第8节后端尾部具长呼吸管,顶端有气门。幼虫约有6~10个龄期。成熟幼虫移往较干燥土壤内化蛹,蛹期一般1~2周。蛹有头、胸、腹部,雄虻不吸血,雌虻刺吸牛、马等牲畜血,有时吸龟、蛇血,有时吸人血。
虻类口器粗大,刺吸人时十分疼痛,有时引起荨麻疹样皮疹。非洲有两种斑虻是罗阿丝虫的传播媒介。虻可机械性传播牲畜锥虫病。有一种斑虻可机械性传播野兔热。虻属有些种类可传播炭疽病。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大禹与禹余粮的故事
-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
-
- 平原君不计私怨荐赵奢
- 战国时期,活跃在赵国政治舞台上的除了名声显赫的大将廉颇和相国蔺相如,还有一个颇有文韬武略的赵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