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痛风症状

什么是痛风石,痛风结节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在超饱和状态时形成细针状结晶析出而沉积在软骨、关节滑膜、肌腱及多种软组织处,形成痛风石,为痛风慢性关节炎期常见的特征性表现,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损害。

  • 1 概念
  • 2 特征
  • 3 形成原因

1概念

 

什么是痛风石,痛风结节3 作者: 来源: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由于尿酸单衲结晶沉淀所引起的慢性异物样反应,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所围绕,形成异物结节,引起轻度慢性炎症反应。

      痛风石外观呈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初起质软,随着纤维增生,渐渐坚硬如石。关节处的痛风石可导致骨质破坏和慢性、继发性的骨性关节炎。一般从痛风初次发作到痛风石形成这一时间,平均为10年左右。但可以短为几年,也可以长达几十年不等。

      由于尿酸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结节,但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可在耳轮、第一跖趾、手指、肘部等关节周围出现灰白色的硬结,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手脚的关节、耳郭;肘关节、跟腱及皮肤结缔组织等处是稍少见但却较经典的部位。体表痛风石的好发部位是外耳,尤其以耳郭和对耳轮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少数见于指、掌、脚、眼睑、鼻软骨、角膜或巩膜。


2特征



什么是痛风石,痛风结节73 作者: 来源:


  
痛风结节的特征:

①突出表皮呈淡黄色或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结节;
②数B1至10余个不等;
③大者如蛋,小者只有米粒大小;
④质地硬韧或较柔软;
⑤随体积增大,关节附近易磨损,表皮菲薄或损伤破溃形成瘘管,流出白垩样尿酸盐结晶、碎块或糊状物,
瘘管周围组织呈慢性肉芽肿不易愈合,但很少继发感染,可进一步损害皮下组织、滑膜、软骨、骨,
造成组织断裂和纤维变性,软骨退变、骨折,最终导致关节僵硬、破溃、畸形。

​ 

3形成原因


  
尿酸盐沉积以及痛风石形成的原因

        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有关。痛风石更易发生于多关节受累者、血尿酸浓度>535/dl)者、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血尿酸在8mg/dl以下者,90%的患者无痛风结节;而在血尿酸浓度超过9mg/dl者,50%有痛风结节,多见于起病后的某个时期,平均为10年左右。总之,血尿酸浓度越高,病程愈长,发生痛风石的机会越多。由于尿酸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因而痛风石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形成时间较短的质软痛风结节在限制嘌呤饮食,应用降尿酸药物后,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但发生时间长的质硬痛风石,由于纤维增生而不易消失。发生在手足肌腱附近的结石,常影响关节活动,有时需手术治疗。

​ 

如果对痛风仍有其他疑问,可以扫码或添加微信:Esa188,与痛风专家进行一对一咨询。

什么是痛风石,痛风结节40 作者: 来源: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花蕊石的传说
花蕊石的传说
传说在南宋时期,杭州凤凰山麓的皇宫内有位漂亮的小公主,年方十四,还未出嫁。有一段时间她却忽然患起病来,整日茶饭不思,面黄肌瘦,精神倦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魏文侯用才之道
魏文侯用才之道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典故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
苏代游说公仲侈,解雍氏之围
苏代游说公仲侈,解雍氏之围
韩襄王十二年(前300年),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城,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为韩国发兵,只派公孙昧到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