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武装冲突。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印度政府即已暴露出将其单方面主张的边界线作为中印之间已定边界的企图。1959年3月2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趁西藏叛乱爆发之际,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将双方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划归印度,其中包括东段印度已经占领的麦克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和西段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管辖之下的阿克赛钦地区3万平方公里领土。从此,印度政府在支持西藏叛乱集团的同时,在中印边界不断制造武装挑衅事件。如:朗久事件(1959年8月25日);空喀山口事件(1959年10月20-21日);印军不断深入中国境内非法巡逻(1961年4月以后);在中国境内不断增设哨所和据点(1962年4月-9月12日增设38个军事据点);不断袭击中国哨所,打死中国哨兵多人;择绕桥事件(1962年9月21日)等。中国政府为保持中印友好关系,主张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但印度政府却一意孤行,关闭谈判大门,坚持向中国境内挺进政策。1962年10月21日,尼赫鲁公开向中国宣战。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在不到3天时间内,在东段,印度的王牌军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约翰·达尔维准将被俘。在西段,扫除印军37个据点,消灭印军近300人。11月14日,印军又向中方发动进攻。16日,中方反击,攻占瓦弄镇,印度第四军军长考尔仓皇逃走。21日,中国军队到达中印传统习惯线即停止进攻。在西山口和邦迪拉战役中,中国军队击溃印军最精锐的第四师全部,歼灭印军5100余人,缴获坦克10辆,汽车400余辆,各种炮187门,取得自卫反击战中最大的一次胜利。1962年11月21日零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一、从1962年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二、从1962年12月1日起,中国军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三、为了维持边境秩序,中国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的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同时,中国政府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为了表示诚意,中方主动交还缴获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主动释放全部印军被俘人员。

中印战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印度华侨的影响最为直接。1962年11月,印度颁布“紧急时期管制华人法令”,其中第二条规定:“所有在印度境内的中国人,一律视同敌人。”依据该法令,2000多名华侨(多为散居在东北部边境华侨)被拘禁于西部沙漠地带的集中营,加尔各答新华中学校长半夜被秘密警察带走,被军队用直升飞机运到喜马拉雅寒冷的边界作为两国交换俘虏的人质。约3000多名华侨被驱逐出境或被迫离境,逃往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它还严重地打击印度华侨经济,华侨制鞋业急剧衰落,杂货、黄金首饰业、成衣业等均受严重影响。甚至像著名华侨学者、中印文化使者的谭云山(Tan Yun-Shan,1898-1983),虽然与印度上层人士过从甚密,但仍然在行动上受到限制。到1963年,印度华侨总人数为5.6万人,其中包括西藏叛乱后逃入印度的近3万名藏胞在内。

【参考资料】:

王宏纬著:《喜玛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The Himalayas Sentiment:A Study of Sino-Indian Relations),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英)内维尔·马克斯维尔著:《印度对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1981年。

谭中主编:《谭云山与中印文化交流》,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创建院长谭云山教授诞生百周年纪念集,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新界,1998年。

陈怀东主编:《华侨经济年鉴》,台北,1961,1963,1964年。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