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暹早期的大米贸易与华侨

1722年,清朝政府获悉暹罗盛产大米之后,即向来访的暹罗使者表示,希望暹罗把30万石大米分别运到广东、福建、宁波三地,每个地区运入10万石。清朝政府声明,“此三十万石系官运,不必收税。”清朝政府进口大米的要求,上得到暹罗政府的响应。1724年,暹罗政府不仅派人送来优良的稻种,而且还把首批大米运到广东。为鼓励暹船运米进口,清朝政府给暹罗船长赠送礼物。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把大米运入中国的实际营运者是暹罗的华侨。1724年运米到广东的暹罗船中,就有华侨徐宽等96人充当水手。1726年,暹罗的运米船只到达厦门,清朝政府当即宣布,对入口的暹罗米一律免税。清朝政府还规定入口船只应载运大米的数量,暹罗大船应载运大米300石,中船载运200石。

为鼓励大米进口,清朝政府在1743年又规定,外洋船到闽、粤贸易,运入大米1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5/10;运入5000石以上者,免3/10。为使米商得实利,清朝政府还规定,“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粜。若民间米多,不需籴买、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或散给沿海各标营兵粮之用,俾外洋商人得沽实惠,不致有粜卖之艰”。很快,在1746年就有一批暹罗米运到福建。其中,方永利运入4300石,蔡文浩运入3800石,虽然不到5000石的定额,清朝政府仍免其船货税银3/10。

为了鼓励华商前往暹罗载运大米,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提出建议,内地商民自备资本领照赴暹罗运米回闽粜济民食者,数至2000石以内,仍由督抚分别奖励。如每船运米2000石以上者,按数分别生监、民人,奏请赏给职衔顶戴。生监运米2000石以上者,赏给吏目职衔;运米4000至6000石者,赏给主簿职衔;运米6000至1万石者,赏给县丞职衔。民人运米2000至4000石者,赏给九品顶戴;运米4000至6000石者,赏给八品顶戴;运米6000至1万石者,赏给七品顶戴。这一建议,得到清朝政府的赞同。

由于政府的鼓励,1754-1758年间,每年运入福建的暹罗米多达9万至12万石。1755年,粤督扬应琚也表示,对运米回广东的商人,也要“循闽省例议叙”。在以后的一段时间,运入闽粤地区大米的较多。1757年,运回厦门的大米5.2万多石,其中,溪县船户郑吴兴运回3900石,澄海船户黄顺祥运回5200石。这批洋米是富商庄文辉、方学山自备资本运回的。庄文辉运回3000石以上,赏给九品顶戴;方学山运回4000石以上,赏给八品顶带。1758年,从暹罗等地运回广东的大米24776石。其中,运米2000石以内有陈泰等9艘船,运回大米2000石以上的有7艘船。南海县江琏运回3840石,陈成文运回3010石,邱毓堂运回2710石,陈观成运回2300石,叶简臣运回2600石,林孔超运回2220石,三水县郭俊英运回2300石,都被赏给九品顶戴。1759年,从南洋运回福建的大米也有2.12万石。其中,商民叶锡会自备资本附搭同安县船户金得春运回大米3380石,被赏给九品顶戴。1763年,南海县民蔡陈、江琛、监生黄锡琏从暹罗运回大米2000石,他们都被赏给“九品职衔,吏目顶戴”。

一个高潮过去之后,暹罗米进口量有所下降,每年运回福建的洋米只有1万到6万石之间。为了使暹罗米的进口量回升,闽浙总督苏昌在1765年提出“量诚其米数,稍优其议叙”的建议。他认为,洋米进口日少,“虽因外洋产米各处年岁丰歉不齐,价值增昂所致,亦因各商民资本饶裕者从前已邀议叙,其余资本不多之商,买运有限,均不得仰邀议叙,遂不复踊跃从事贩运”。所以,他提议,监生运回大米1500到2000石者,授予吏目职衔;运回大米2000到4000石者,授予主簿职衔;运回大米4000到6000石者,授予县丞职衔;运回大米6000到1万石者,授予州判职衔。民人运米1500到2000石者,赏给九品顶戴;运回大米2000到4000石者,赏给八品顶戴;运回大米4000到6000石者,赏给七品顶戴;运回大米6000到1万石者,赏给把总职衔。清朝官员对海外情况了解不多,1767年,缅军已攻占暹京阿瑜陀耶城。缅军占领暹罗,暹罗人正在进行抗缅复国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在短期内使暹米的入口量回升,是比较困难的。

事实说明,华侨是中暹早期大米贸易的实际营运者,对早期中暹大米贸易发展是有贡献的。

【参考资料】:

余定邦著:《中泰早期的大米贸易和华侨的贡献》,载梁初鸿、郑民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二),海洋出版社,北京,1989年。

俞云平著:《十八世纪的中暹大米贸易》,载《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第1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斥孟子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