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玩珠舍宅
王羲之的书法中锋运笔入木三分,这固然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苦练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多方面注意锻炼强健的腕力,也不能不说是助了一臂之力的。王羲之有一颗晶莹剔透,光华璀璨的宝珠,他平日非常喜爱,常常佩带身边。每有闲暇便握在手中,来回摩挲,以促使手十指运动,增加书写气势。...[阅读]
-
题书戒子
东晋书法名家王献之,小时候练字异常勤奋,他每每见到古人的书法名迹,总手不释卷,细心观看,待到把它的字体特征、笔画型态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有个通盘的考虑之后,再动手下笔,临写数十...[阅读]
-
入木三分
相传有一次,王羲之去学生家串门,主人出山珍海味盛情款待,王羲之感奋不已,缓步寻思报答的对策,突然他见到主家有一只尚未油漆的床几,顿时思窦大开:这床几木质细腻,平洁光滑,像镜子一般...[阅读]
-
枕中得书法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辈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书法的家学渊源,为他日后成为伟大的书法家奠定了基础。七岁那年,王羲之拜女书法家...[阅读]
-
书成换鹅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王羲之吧? 唐代诗人李白在《王右军》诗写道:“ 右军 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本次...[阅读]
-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阅读]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兵痞董卓
-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