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拼音:pú sōng líng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5-31 16:03:4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中国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
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 | |
---|---|
国家 | 明、清 |
字 | 留仙 |
号 | 柳泉居士 |
族裔 | 有争议 |
籍贯 | 山东淄川 |
出生 | 1640年6月5日 |
逝世 | 1715年2月25日(74岁) |
亲属 | |
父亲 | 蒲槃 |
嫡母 | 孙氏 |
母亲 | 董氏 |
继母 | 李氏 |
妻 | 孺人刘氏 |
妻之父 | 刘国鼎 |
兄弟 | 蒲兆箕、蒲柏龄、蒲鹤龄 |
经历 | |
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康熙元年( 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1岁时,被补为贡生。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
康熙九年(1671年)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乡绅毕际家中做塾师,受到礼遇,“居斋信有家庭乐”,三十二年毕际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三年,受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相邀,做臬台署中的座上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蒲松龄辞别毕家石隐园绰然堂,其间教学近40年,直到71岁以老归家。康熙五十四年病逝,一生颇不得意。
从20岁起,蒲松龄开始收集素材,邹涛的《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作此书时,常设茶烟于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有说只要说出一些神鬼传说供蒲松龄者就可领取一碗小米绿豆粥,鲁迅以为未必可信。蒲松龄40岁时完成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该书共有十二卷,四百九十余篇。每成篇章,便请同乡好友王士祯指正。蒲松龄在世时,并未刊刻,仅在同侪间传钞,并几度改易原稿,直至死前仍有增添。
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为之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王曾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可得。蒲松龄还为此立下家规:“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手稿由长子世代传存,八世孙蒲英灏遗失下半部,今存上半部,收藏于辽宁图书馆,是中国古典小说唯一存世的手稿。除此之外,蒲松龄还创作了诗、词、散文、俚曲等,还有一篇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一般以为即《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但不少学者对此说持异议)。后来有专门研究蒲松龄及其作品的学问,名为蒲学。
蒲松龄的座右铭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家世
蒲松龄的远祖蒲臻,高祖蒲世广,在地方上都有点名气。曾祖蒲继芳,同他父亲一样,是秀才。叔祖蒲生汶中了进士,选河北玉田知县,是个有名的孝子,听说老母患病,哭得汤水不进,呕血数斗,死在衙门。他是蒲松龄屡次提到的玉田公,也是蒲家几代中最高功名的人物了。蒲松龄的祖父蒲生汭没有功名,父亲蒲槃,字敏吾,原先也尽力读书,知识渊博,但考到二十几岁,不能进学,家境又困难,便弃儒经商,做起买卖来。二十年间,有了相当的积累,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明末天下大乱,他便停业在家读书教于。蒲槃长子兆箕早丧,四十多岁没有儿子,性情喜欢周贫济困,到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微了。 蒲松龄是蒲槃的第三个儿子,正妻董氏所生。上面还有长兄兆箕,次兄柏龄;下面还有个弟弟鹤龄,总共兄弟四人。
蒲松龄是哪个民族的?回族、蒙古族、女真族还是汉族?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阅读]
蒲松龄童年的故事
蒲松龄小时候非常聪明。这一年,蒲松龄的爷爷浦生汭请来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刘铁嘴来给他看茔地, 要为自己修寿坟。当来到柳泉东南土坡上时,刘铁嘴说这地方背靠黉山,面对柳泉,是一[阅读]
蒲松龄科举中秀才
清顺治十五年,十九岁的蒲松龄,一连闯过了县府道三道考试关口,从最后一道考场上出来,他宽宽地松了口气,陡然觉得天高地阔起来。这次考试,蒲松龄一改如临陷阱的惶恐感,当考场炮响门闭[阅读]
蒲松龄赶考的故事
赶考路上有一年秋天,蒲松龄在前往济南府应试的路上,结识了两个赶考的书生,他们便结伴同行。这两个书生,一个姓王,另一个姓李,都是金鞍骏马,衣冠楚楚,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子弟。王[阅读]
蒲松龄妻子劝弃考
越幅被黜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四十八岁的蒲松龄又到济南参加乡试。这次乡试,他直接从毕家启程,没有告诉妻子,无数次科场失败给她带来了太多的失望,他想给她个意外惊喜。贤淑[阅读]
蒲松龄宴席戏乡绅
蒲松龄曾于康熙十八年到本县大乡绅毕际有家做私塾教师,一共呆了三十年。蒲松龄在西铺村有许多故事传说,下面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相传毕际有七十大庆,同僚亲朋都来祝贺。周村[阅读]
蒲松龄晒肚皮
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仆人正在忙着翻晒。原来这是赫赫有名的毕府,毕家藏书甚多 ,为防虫蛀, 每年都要定期拿出来晾晒。蒲松龄画像蒲松龄嗜书如命,见了这么多好书,很想借机阅览一番[阅读]
蒲松龄遇狐仙
传说蒲松龄少年时在黉山郑公书院念过书,书院在半山腰,四面松柏围绕,杂草茂盛。有一次,几个学友在一起喝酒,吟诗论文,不觉天色已晚,大家分头回家,留仙在穿过一个墓田时,前面忽然出现一[阅读]
蒲松龄智劝不孝儿
蒲松龄进学后,与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结“郢中诗社”,曾一同去济南府参加过几次乡试,他们之间的友谊情真意切。为了准备三年一次的乡试,他们经常在王鹿瞻家苦读,王鹿瞻的父亲是[阅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豫让:模范忠臣
- 赵氏灭掉了智伯领导的智氏集团。为了抒发自己报仇雪恨后的喜悦心情,赵氏的老大赵襄子找来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件工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