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拼音:cài wén jī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9-22 10:14:38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蔡文姬简介
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7年?-公元249年?),名琰,字文姬,一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据称能用听力迅速判断古琴的第几根琴弦断掉。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生平
初嫁于名门之子卫仲道,后来丈夫过世,蔡琰未育子女,结果归宁娘家。不久董卓乱京,蔡琰为董卓部将所掳,并于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为妾室,后诞下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由于曹操在发迹前已和蔡琰的父亲蔡邕相熟,对蔡邕无嗣感到难过,因此十分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安排其再嫁同乡陈留董祀,“文姬归汉”亦成为中国有名的故事。
后来董祀为屯田都尉,犯罪论死,蔡琰亲自向曹操求情,时值严冬,曹操当时正大宴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向在场宾客介绍蔡文姬,史载蔡文姬进场时“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曹操最后同意特赦董祀的死罪。
之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蔡邕家中藏书量之丰,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全部遗失,曹操十分失望;不过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打算派遣十位吏员默写蔡文姬记忆中的文章。
蔡文姬认为此举不妥,因为男女有别,应守礼不亲自讲授,故向曹操建议由她亲自默写,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
《古今传授笔法》记载:“蔡邕的书法乃神人所授,并遗传给他的女儿文姬。”
另一方面,《法书要录》亦评论蔡文姬工于书法,为人甚为贤明。《黄山谷集》更对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作出高度评价。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