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卫宣公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5-07 15:38:5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卫宣公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卫国

  去世时间:公元前700年

  身 份:卫国国君

  在位时间: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

  谥 号:宣公

  卫宣公(?—公元前700年),姬姓,卫氏,名晋,卫庄公之子,卫桓公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五任国君,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公子晋早年在邢国作人质。公元前719年,公子晋另一兄弟公子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公元前719年,石蜡平定州吁之乱后,从邢国迎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卫宣公。

  当初,卫宣公和父亲卫庄公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下儿子公子伋(一作急子),卫宣公便把公子伋托给右公子抚养。卫宣公很宠爱夷姜,因此将公子伋立为太子,并让右公子教导他。后来,右公子替太子伋迎娶齐国女子宣姜为妻,还没有成婚。然而卫宣公看到宣姜长得漂亮,喜欢宣姜竟自己把她娶过来,并再替太子伋娶另外的女子。卫宣公得到宣姜后,宣姜生下两个儿子公子寿(一作寿子)和公子朔,卫宣公让左公子教导他们。

  夷姜因此失宠,上吊自杀。夷姜死后,宣姜和公子朔一同诽谤太子伋。卫宣公自从夺娶宣姜后,心里开始厌恶太子伋,总想废掉他。当卫宣公听到说太子伋的坏话时,非常生气,于是派太子伋出使齐国,指使强盗拦在卫国边境莘地等着,交给太子伋白色的旄节,而告诉莘地的强盗,看见手拿白色旄节的人就杀掉他。

  太子伋将要动身时,公子寿知道公子朔仇恨太子伋,而卫宣公想杀掉太子伋,于是对太子伋说:“边境上的强盗看见你手中的白色旄节,就会杀死你,你可不要前去。”并让太子伋赶快逃走。太子伋不同意说:“不能违背父亲的命令而求生,如果世界上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就可以逃到那里去。”等到太子伋临走时,公子寿用酒把太子伋灌醉,然后偷走太子伋的白色旄节。公子寿车上插着白色旄节奔驰到莘地,莘地的强盗看见来人果真手持白色旄节,就杀死公子寿。公子寿死后,太子伋赶到,对强盗说:“应该杀掉的是我。他有什么罪?请杀死我吧!”强盗一并杀掉太子伋,然后报告卫宣公。卫宣公于是立公子朔为太子。

  • 宣姜

    宣姜

      中文名:宣姜   国 籍:齐国、卫国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齐国   职 业:齐国公主、卫国夫人   父 亲:齐僖公   夫 君:卫宣公   与前夫[阅读]

  • 文姜

    文姜

      中文名:文姜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山东临淄   出生日期:未知   逝世日期:前673年   职 业:鲁桓公的夫人   主[阅读]

  • 息妫

    息妫

      中文名:息妫、妫翟   别 名: 桃花夫人、息夫人   国 籍: 陈国   民 族: 华夏族   出生地:陈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   职 业: 息国夫人、楚国夫人[阅读]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阅读]

  • 褒姒

    褒姒

    褒姒,出于褒国,生于周宣王36年。西周君主周幽王第二任王后,太子伯服生母,周平王宜臼后母。[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 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揭秘 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袁天罡不得不说他的预言什么的都是很牛X的。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袁天罡曾预言武则天为帝王之相是真的吗?
隋唐盛世的奠基者 宇文泰一手打造八柱国!
隋唐盛世的奠基者 宇文泰一手打造八柱国!
北魏孝明帝末年,六镇起义爆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风暴中主宰后来近半个世纪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在战火中经受锤炼,见证一个伟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