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05 11:30:3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王守仁
别 名:王阳明、王文成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
出生日期:1472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1529年1月9日
职 业: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信 仰:心学
主要成就平定宁王之乱
平定思田、诸瑶叛乱
剿灭南赣盗贼
创立“阳明心学”
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字 号:字伯安,号阳明
封 爵:新建伯
追 赠:新建侯
谥 号:文成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都来帮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过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发觉被骗,带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庆受挫,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朱标
中文名:朱标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太平陈迪家 出生日期:1355年10月10日(乙未年) 逝世日期:1392年5月17日 职 业:太子[阅读]
朱慈焕
中文名:朱慈焕 别 名:朱三太子、悼灵王、王士元等 国 籍:明末清初(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633年(明崇祯六年) 逝世日期: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阅读]
朱慈烺
中文名:朱慈烺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 出生日期:1629年 逝世日期:1644年 职 业:太子、宋王 谥 号:悼皇[阅读]
朱由榔
中文名:朱由榔 外文名:Zhu youlang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顺天府 出生日期:1623年 逝世日期:1662年 职 业:皇帝[阅读]
朱常洛
中文名:朱常洛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582年8月28日(万历十年) 逝世日期:1620年9月26日(泰昌元年) 职业:明朝皇[阅读]
-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背后:被父亲李渊连骗三次!
- 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唐太宗李世民也因为杀害兄弟,囚禁父亲而被千古诟病。然而,军事政变的背后鲜为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
-
- 鱼玄机:多情才女成荡妇
- 大唐盛世,诗才辈出,不但须眉称雄,也有不少女诗人脱颖而出,鱼玄机就是其中留传佳作甚多的一位。这位美丽多情的少女,也曾得到多情公子的
-
-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 子产实行仁政,听从百姓建议,为什么不毁乡校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