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禀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6 16:08:5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名:王禀
别称:王正臣
主要成就:太原援绝,军民断粮,城陷,犹率疲兵巷战,身中数十枪,后投河死
王禀(?~1126),北宋名将,字正臣,王抟七世孙,开封(今属河南)人。行伍出身。宣和元年(1119年),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治今安徽歙县)进发,企图在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会合。方腊部将方七佛进围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属浙江)境内。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义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义军秀州之战失利,杭州失去屏障。二月,王禀部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继而王禀部攻陷睦州,三月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洞。宋军东路王禀部、西路刘镇部会合,层层包围帮源洞。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宣和四年(1122年),任宣抚司都统制。曾从参与伐辽白沟之战。后金攻北宋,完颜宗翰率兵攻太原,童贯弃城还京,独留王禀与张孝纯守城。王禀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悉为王禀随机应变,终不能攻”,“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惟援兵久久不至,太原人疲马乏,终至城破,孝纯被俘,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水浒传》中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于征方腊之战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