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英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3 15:53:4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田秀英
别 名: 田贵妃
出生地:陕西
逝世日期:1642年10月16日 承干宫
职 业:明崇祯妃子
父 亲:田弘遇
陵 墓:天寿山思陵
位 号:妃→贵妃→皇贵妃
谥 号: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
母 亲:吴氏

恭淑贵妃田秀英,1642年病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即思陵也。
如果问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那个妃嫔最漂亮,答案就是这位田贵妃。她的祖籍是陕西西安,但她是在父亲田弘遇在扬州任千总时生下的,故称田贵妃为扬州人。估计是扬州的灵气感染了她,田秀英自幼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琴棋书画、骑马打猎、吹箫调丝,无所不精,长相甜美可人,更重要的是她天生带香,“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深得信王朱由检的喜爱。16岁(1627年)时便入选为信王妃。
在明朝最昏庸的天启皇帝死后,由朱由检接任,周氏被立为皇后,但是朱由检心中的最爱其实是貌美无双、多才多艺的田秀英,然而她的嫂子懿安皇后执意要立周氏为后,所以崇祯皇帝只能将其封为礼妃,所能做的补偿是将东六宫之一的永宁宫更名为承乾宫,给她居住。不久以后,朱由检择机将田礼妃擢升为贵妃。田贵妃色冠六宫、艺压群芳,屡屡展现出不同凡响的财富,令明思宗倍加宠爱。田贵妃吹笛,被思宗赞为“裂石穿云”。一日,朱由检在射场骑马奔驰,听闻田贵妃亦善骑马打猎,便命其上马,田贵妃优雅的驰骋姿态令人无不称赞。崇祯皇帝惊叹于田贵妃的文韬武略,便问在场的周皇后为何不谙此道。周皇后不慌不忙地答道:“妾本儒家,惟知蚕织耳,妃从何人授指法?”她这一说,令思宗满腹狐疑,于是诘问田贵妃何处习得。田贵妃答曰得蒙母亲亲授。思宗便招田母薛氏入宫,当中演奏“朝天”一曲,解开众人之惑,更增添思宗对于田贵妃之宠爱。
但有句话说的好——自古红颜多薄命,田贵妃就是这么一个人。她薄命的原因不是林妹妹式的体弱多病,也不是杨贵妃式的政治牺牲,而是因为儿子。田贵妃共为皇上生下四子: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除了四皇子永王慈炤活了下来,其他王子皆早夭逝。孩子连续夭折对于母亲的打击可想而知,田贵妃因此终日以泪洗面,终因悲伤过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与世长辞,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葬昌平天寿山。两年后,清兵攻入北京,找到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尸首,将他们用柳木棺收殓,寄于寺庙。当时清兵入关打着为明报仇的旗号,因此不能不善待明朝皇室。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明廷谥周皇后为“庄烈愍皇后”,并将她与思宗一同葬入已葬田贵妃的思陵。而思陵中的棺床恰好十分宽大,足以安放三副棺木,就这样,生前关系难以融洽的帝、后、妃终在死后同居一窟,这在明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杨玉环
中文名:杨玉环 国籍:大唐 民族:汉族 出生地: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 出生日期:719年 逝世日期:756年 职业:妃子 主要成就:后人[阅读]
朱由检
中文名:朱由检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10年 逝世日期:1644年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颁行《崇祯历书》[阅读]
珍妃
姓氏:他他拉氏 出生:光绪二年二月初三(1876年2月27日) 属相:鼠 父亲:长叙 丈夫:光绪帝载湉 子女:无 姐姐:瑾妃 入宫:光绪十[阅读]
华妃
姓名:年世兰(年羹尧的妹妹) 位分:华妃 敦肃皇贵妃 进封历程:华妃——华贵妃——年妃——华妃——年答应——敦肃贵妃年氏(追封)——敦肃皇贵妃年氏(追封) [阅读]
甄嬛
中文名:甄嬛 别名:钮祜禄·甄嬛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职业:熹贵妃→皇太后 所处朝代:清朝 历史原型:孝圣宪皇后 出生日期[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