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曼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7 16:40:0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泰勒曼
外文名:G.Philipp Telemann
国 籍:德国
出生地:马格德堡
出生日期:1681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1767年6月25日
职 业:作曲家,风琴家
性 别:男

泰勒曼(G.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德国作曲家﹑风琴家。
处在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
1681年3月14日生于马格德堡﹐1767年6月25日卒于汉堡。出身于牧师家庭。10岁学小提琴﹑长笛与键盘乐器。12岁时﹐因其母没收其所有乐器﹐遂倾全力攻读名家总谱﹐从中分析曲式﹑和声﹐领悟作曲原理﹐并试行作曲。1700年入莱比锡大学读法律﹑文学﹐偶被同学发现其作品﹐试奏公演後博得好评。莱比锡市长惊为天才﹐命其每两周作一部清唱剧付诸演出﹐由此名声大噪。他在大学中主持“音乐之友社”﹐课馀演奏﹐开欧洲各大学音乐风气之先。1702年被莱比锡歌剧院聘为音乐指导﹐1704年聘为新教堂管风琴手﹐并上演了他的圣乐清唱剧﹑室内乐与歌剧等。其中最成功的为歌剧《坚忍的苏格拉底》。1721年就任汉堡大教堂乐长。次年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又争聘其为乐长﹐他因热爱汉堡人民,便将此职位让给挚友巴赫﹐J.S.。1737年後漫游巴黎﹑柏林等地﹐采风作曲。
泰勒曼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他的曲调流畅甘美﹐结构清晰明快﹐一扫繁琐晦涩之风﹐因而被认为是连结巴洛克後期与新兴的古典乐派之间的桥梁及重要过渡人物。他又是音乐理论的权威和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他曾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使教会音乐也能在世俗音乐会中演出﹐打破了宗教音乐不出教堂的界限﹐从而普及了音乐。
泰勒曼毕生学习探索不懈﹐因此他的作品风格也屡经改变。他的初期作品受法﹑义影响较深﹐与科雷利﹐A.学派相近﹔後期作品则被认为近似斯塔米茨﹐J.﹐而在形式﹑配器﹑和声等方面﹐又可以找到巴赫的许多痕迹。在歌剧方面﹐当时的朗诵调崇尚意大利朗诵式﹐即用朗诵语调由演员即兴念出。当时法国的拉莫﹐J.-P.已首先创用乐谱规定其音高﹑节奏﹐写出按谱唱出的咏叹式的朗诵调﹐但不为时人所重视。经泰勒曼努力倡导采用﹐才为人们所接受。此後意大利歌剧也逐渐摒弃即兴朗诵式﹐改用咏叹式的朗诵调﹐并通行於所有大歌剧中﹐成为与轻歌剧体裁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泰勒曼是靠自学获得杰出成就的作曲家﹐这在音乐史上是罕见的。他是一位多产作家。1739年﹐根据他自己统计﹐曾作过序曲﹑三重奏﹑协奏曲﹑哈普西科德曲与合唱曲等600馀首﹐歌剧﹑清唱剧各40馀部﹐各种礼仪用曲100馀部以及给婚丧嫁娶用的小曲3000首(确实是3000首)。此後他又活了28年﹐作品总数无法确定﹐至今仍在继续发掘﹑出版中。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馀种﹐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著有十馀种﹔他的作品风靡欧美﹐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泰勒曼与巴赫﹑亨德尔﹐G.F.处於同一时代﹐珠玉在前﹔莫扎特﹐W.A.﹑贝多芬﹐L.van又接踵而起﹐盛名之下﹐泰勒曼遂黯然失色。至20世纪中叶起﹐始逐渐为人所重视﹐评价日高﹐有人将他与巴赫并列。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