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孟昶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09 14:49:2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孟昶

  别 名:孟仁赞、孟保元

  国 籍:后蜀→北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

  出生日期:919年

  逝世日期:965年

  职 业:皇帝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国强民富

  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与民休息

  代表作品:春联、官箴、避暑摩诃池上作

  在位时间:934年9月7日―964年2月28日

  外 号:孟府郎君

  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母亲李氏,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将李氏赐给了孟知祥。公元919年(后唐天祐十六年,天祐为唐朝年号,李存勖沿用)十一月十四日,李氏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生下孟昶。当孟知祥镇守蜀地时,孟昶与母亲李氏随孟知祥的正妻琼华长公主一同进入蜀地。孟知祥任两川节度使时,以孟昶为行军司

  公元934年(后唐清泰元年)正月,孟知祥称帝,任孟昶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重,七月二十六日,立孟昶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当晚,孟知祥去世,秘不发丧,枢密使王处回连夜到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季良处相对哭泣,赵季良严肃地说:“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化,应当迅速立嗣君才能断绝其非分妄想,哭无益啊。”王处回和赵季良决计立孟昶为帝,然后发丧。孟昶即位,不改元,仍称明德年号,至公元938年才改年号为广政。

  孟昶年少不亲自处理政事,而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时的故人,孟知祥宽厚,多优待纵容,他们对待孟昶更加骄惰不驯,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李仁罕、张业尤其骄横。孟昶即位数月,逮捕李仁罕将其杀掉,夷灭其族。当时,李肇自镇来朝,持杖入见,称有病不能拜,听说李仁罕死讯,马上放下拐杖拜倒在地。

  • 小周后

    小周后

      本 名:小周后   所处时代:南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950年   去世时间:978年   主要作品:《击蒙小叶子格》   小周后(950年-978年)[阅读]

  • 周娥皇

    周娥皇

      中文名:周宪   别 名: 周娥皇   国 籍: 南唐(五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937   逝世日期:公元964   职 业: 李后主原配妻子 [阅读]

  •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中文名:花蕊夫人   别 名: 徐贵妃;费贵妃   国 籍: 后蜀(五代)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青城(今四川成都都江堰)   职 业: 贵妃、诗人   主[阅读]

  • 宋太祖

    宋太祖

      中文名:赵匡胤   别名:香孩儿,赵九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逝世日期:公元976[阅读]

  • 宋太宗

    宋太宗

      中文名:赵炅   别名:曾用名:赵匡义,赵光义   国籍:后周,北宋   朝代:宋朝   职业:宋朝皇帝   民族:汉族   出生地: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曹操和关羽的情敌关系:共同追过“有夫之妇”
曹操和关羽的情敌关系:共同追过“有夫之妇”
历史上曹操是个人精,关二哥提多了,他倒是惦记起来,没多久,带着部队进城后,格外地关照杜师奶,一看,美得让他忍不住了,于是擅做主张收编了杜
[揭秘]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法家代表韩非子简介!
[揭秘]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法家代表韩非子简介!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又称韩非子,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诸子百家史料可证中最后一位子家思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介子推功不言禄原文、翻译及知识梳理
晋侯①赏从亡者②,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雕像推曰:“献公之子九人③,唯君在矣。惠怀④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