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随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3 09:21:5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本 名:路随
字 号:字南式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籍 贯:阳平
官 职: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追 赠:太保
谥 号:贞
路随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父亲路泌,任副元帅判官、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路随举明经,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事,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所制。李锜想羞辱路随,让路随知市事,路随怡然坐在市中监督事务。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闻之,被路随感动,邀他入东都幕府,路随因此名声更大了。
唐宪宗年间
唐宪宗在位时,吐蕃不时提议求和。路随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宰相裴垍和李藩都为他说话。和吐蕃最终议和后,元和五年(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累赠至太子太保。
路随为父服丧,丧期满后,任左补阙。一次宰相李绛建议宪宗多听取谏官们的意见,宪宗举了路随和韦处厚的例子,说自己常听他们的话。路随又被任为史馆修撰。又历任起居郎、司勋员外郎,仍兼史馆修撰。
唐穆宗年间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其子唐穆宗继立。穆宗登基后,升路随为司勋郎中,与韦处厚同入翰林院为侍讲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仍兼侍讲学士。
长庆二年(822年)四月,与韦处厚合作,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中的精萃部分择编为《六经法言》20篇,送给穆宗阅读。穆宗修《宪宗实录》,再次用路随为史馆修撰,参与撰写。
唐敬宗年间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崩,子唐敬宗继立。路随被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
宝历三年(827年)初,敬宗因脾气为宦官和军将所恨,遭弑杀。弑君阴谋的为首宦官刘克明要路随以敬宗名义起草遗诏,以穆宗弟绛王李悟权当军国事,但很快,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等当权宦官回击作乱者并屠戮之。王守澄与韦处厚共议后,以穆宗母郭太皇太后名义拟诏以敬宗弟江王李涵(随后改名李昂)为帝,即唐文宗。
唐文宗年间
事后路随并未被处罚,可见未被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时任承旨的韦处厚在文宗继位后不久入相,路随受命接替他为承旨。路随后任兵部侍郎,仍知制诰。大和二年(828年)韦处厚死后,路随拜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监修国史。
路随领导监修国史任上,卷入了一场修史纷争。先前韩愈监修唐顺宗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皇帝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官员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大和三年(829年),路随建议宰相不宜兼判度支类事务,引用腐败宰相杨国忠、元载和皇甫镈的例子,路随的上级同僚宰相裴度辞去度支,仅任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路随任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大和七年(833年),兼太子太师。同年向文宗献上宪宗、穆宗实录。
大和八年(834年),路随告病辞职,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可,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同年,他因而被遣出长安,拜检校尚书右仆射,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尽管保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荣衔,却连面圣道别的机会也没有。路随赴任镇海途中,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贞”。
崔植
本 名:崔植字 号:公修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主要成就:长庆初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植字公修,祐甫弟庐江令婴甫子。植既为相,上言出继伯父胤,推恩不[阅读]
李程
本 名:李程别 称:李缪公字 号:字表臣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规谏敬宗祖 籍:陇西成纪官 职:东都留守爵 位:彭原郡公追 赠:太保谥 号:缪典 故:八砖学士 李程出身宗室疏[阅读]
窦易直
本 名:窦易直字 号:字宗玄出生地:京兆始平职 务:补秘书省校书郎 窦易直,字宗玄,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南)人。明经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授蓝田(今陕西)尉。累迁吏部郎中。元和六[阅读]
杜元颖
本 名:杜元颖所处时代:唐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三兆村)主要作品:《赋得玉水记方流》主要成就:剑南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等 杜元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三兆村)[阅读]
王播
本 名:王播字 号:字明敭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唐人)出生地:扬州主要成就:漕运改革官 职:左仆射、同平章事、盐铁转运使爵 位:太原郡公追 赠:太尉谥 号:敬祖 籍:太原 王播原[阅读]
崔祐甫
本 名:崔祐甫别 称:崔太傅字 号:字贻孙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京兆长安主要作品:《崔祐甫集》主要成就:除吏八百,辅佐德宗官 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爵 位:常山县开国子追 [阅读]
-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典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谁说的?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孟德乐极生悲时候的一句感叹,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渊源。曹操时代,中国的酒文化已传承了二千多年,虽然还没有
-
-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