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罗卓英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11 21:24:29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罗卓英

别 名: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曲滩村宜洋坪

出生日期:1896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1961年11月6日

职 业: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信 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取得上高会战胜利

代表作品:《呼江吸海楼集》、《正气歌注》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号慈威,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私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

  罗卓英早年参加东征、北伐及中原大战等役,由下级军官累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平满纳战役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与胡琏从台北抵达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份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

  人物简介

  罗卓英(1896年3月19日-1961年11月6日),原名东潘,谱名高哲,学名典荪,字尤青,别号慈威(又作慈卫),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乡曲滩村宜洋坪,幼年过嗣与同县湖寮乡岭下村的叔父。中华民国11年(192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先后任炮兵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军长、第十五军团司令等职。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之罗店争夺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仁安羌大捷、平满纳战役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5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等职。

  罗卓英出身农家,幼年既耕且读,7岁入私塾蒙,后入大埔官学和大埔中学。

  1918年,中学毕业后北上,报考保定军校不第,次年考上该校第八期炮科,与同学陈诚结为莫逆之交。因而他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1922年6月,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家乡,先后任大埔中学教务主任、湖山官学校长。并倡办湖山中学。

  1923年,罗卓英曾受邹鲁推荐,任潮梅军少校参谋,但旋即辞职。

  1925年,东征军回师广州,进行大改编,罗卓英正式投身于军界,并参加了讨伐刘、杨之役。第二次东征时,任第一师炮兵连连长,在惠州攻城战中指挥炮兵准确地摧毁城楼,打开缺口,使持续两天、屡攻不下的惠州城得以迅速攻破,立了战功。随后率部队由河婆入揭阳、黄岗,升任炮兵副营长,参加了1926年10月歼灭孙传芳、周荫人部的战役。接着随军由闽、浙入苏。此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参谋处长、参谋长(师长陈诚)、浙江警备师上校团长、第十一师参谋长、第三十三旅旅长、第十一师副师长、第十一师师长。

  1928年秋,因其“整军经武,屡建殊勋”,提升为第18军副军长。嗣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粤汉铁路警备司令、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先后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对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围剿,晋衔陆军中将。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弭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

  1931年9月时任第11师中将师长。1932年7月1日升任第18军中将副军长。1935年9月7日升任第18军中将军长。1937年9月30日升任第16军团上将军团长兼第18军军长。10月4日升兼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11月12日升兼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争夺战是其率部参与的抗日首仗。他时任国军第18军军长,统领麾下官兵奋战于罗店、宝山,与日军反复较量;“三来三往”,“十荡十决”,“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河山一寸血”,堪称“血肉磨坊”!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乃至日军未能跨越浏河、嘉定之线一步,因而擢升为第16军团长、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和总司令。

  1938年6月举行武汉会战,国军投入兵力逾百万,阵线绵延数千公里。其间,罗卓英独树一帜:多次临危受命,历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和第5兵团上将司令,驱驰纵横多个战区、省域作战而毕其役。信阳失守,蒋介石尝询罗卓英:“武汉尚能守几日?”他坚定地回答:“两周当可无虞!”蒋氏甚喜,指令:“你守十日可矣。”他果真不负重托,掩护武汉大批军民、物资完成安全有序的撤退转移。

  在1939年2月的南昌会战中,日军集结陆、空、海军协同作战,并组建阵容强大的机械化攻击部队,气势汹汹地大举来犯。时任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的罗卓英精心地调兵遣将,设局布防,先发制人,“精神奋起作刀枪,锄奸杀敌勇难当”。经过将近三个月激战,终因敌强我弱、配合不力等缘故而惜乎功败垂成。

  1941年3月至4月间,在江西省上高县,罗卓英亲率第19集团军将士,与当地民众同仇敌忾,几番调整战略部署,创造抗日战争中 “变内线被包围为外线反包围”的成功战例:完胜日军的两个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敌寇伤亡总数高达15000余人,还击毁、击沉或击伤敌军轰炸机和汽艇,缴获大批战利品。此役被誉为“堪与媲美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他本人亦获得最高当局褒奖。

  从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日军又向湖南省长沙连续发动三次疯狂进攻。时任第9战区前敌总司令兼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的罗卓英,初期直接指挥赣北各军守备御敌,中期开展异常猛烈的夏季攻势,最后率部扼守于东山、郎梨市各渡河据点,形成百里侧击之势,切断日军退路。敌遭惨败,狼狈北遁,他又担任追击军总司令,周密筹措,紧逼穷寇,大展神威,终至“我军民合力构筑倭寇万人冢 于浏阳河畔”!

  1942年初,罗卓英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统帅十万大军,并以大兵团作战序列跨出国门,驰骋缅甸,协同盟军,挥戈异域,意义殊伟。虽说数月内连奏“同古大捷”、“仁安羌大捷”及 “东枝大捷”凯歌,然而缘于复杂的战场因素而告失利。他率部转入印度,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负责在蓝姆伽训导抗日将士。嗣后奉调回国,任军令部次长、东南训练团教育长(蒋介石任团长)及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编练总监等职,悉心教诲青年远征军官兵,日后参加缅北、滇西大反攻,夺得抗战最终胜利。

  概而言之,抗日疆场百战多。罗卓英凭借其保土卫国的民族大义、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完成了“军人事业在战场”的神圣职责,实现了“扬威横览太平洋”的光荣梦想,谱写了一曲雄浑激越的抗日战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底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亦多乡居屏东县。育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名为中郎。

  • 黄维

    黄维

    中文名:黄维别 名:黄悟我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西贵溪盛源乡出生日期:1904年2月28日逝世日期:1989年3月20日职 业:将领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生主要成就:抗日战争、陆军中将[阅读]

  • 陈怀民

    陈怀民

    中文名:陈怀民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苏镇江出生日期:1916年12月25日逝世日期:1938年4月29日职 业:国军空军飞行员毕业院校: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信 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击[阅读]

  • 李本一

    李本一

    中文名:李本一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广西容县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51年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信 仰:三民主义   李本一(1902—1951),广西容县人,出身穷[阅读]

  • 鲁涤平

    鲁涤平

    中文名:鲁涤平别 名:涤平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湖南宁乡道林镇高茅屋出生日期:1887年逝世日期:1935年职 业: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湖:南陆军兵目学堂信 仰:三民[阅读]

  • 庞炳勋

    庞炳勋

    中文名:庞炳勋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河北新河出生日期:1879年10月25日逝世日期:1963年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东北测绘学堂主要成就:两次取得临沂战役的胜利   庞炳勋(1879年[阅读]

  • 李玉堂

    李玉堂

    中文名:李玉堂别 名:字瑶阶国 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广饶县出生日期:1899年2月7日逝世日期:1951年2月5日职 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信 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青天白日勋章   [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