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18 10:10:1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惠施
外文名:Hui Shi
别 名:惠子
国 籍:宋国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
出生日期:公元前390年(辛卯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317年
职 业: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
信 仰:名家思想
主要成就:中国名家思想的鼻祖
名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性 别:男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惠施是宋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子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
惠施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一是“为魏惠王为法”,二是主谋齐、魏相王,三是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荆联合抗秦。其时张仪在魏,由此与惠施发生争论,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转宋,与庄子相晤论学。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曾发生过著名的“濠梁之辩”。魏惠王死后,张仪被逐,惠施返魏。为魏使楚,与南方奇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之故。后又为伐齐存燕使赵。数年后惠施病逝,终年约六十岁。
告子
本 名:告子别 称:不害所处时代:东周战国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主要作品:《孟子》职 位: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中国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以道为本兼容儒道。名不详,一说名不害。大[阅读]
杨朱
杨朱,或作阳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或说字子居,魏国人,生平已不可考。[阅读]
吴王僚
中文名称:吴王僚国籍:吴国民族:华夏族逝世日期:公元前515年职业:吴国君主号:州于结局:被刺杀身亡在位前:526年─前515年 吴王僚(?-前515年),姬姓,吴氏,名僚,号州于,吴王夷昧之子,春秋[阅读]
闵子
本 名:闵损别 称:闵子、闵子骞字 号:子骞所处时代:春秋末期民族族群:华夏出生地:宋国出生时间:公元前536去世时间:公元前487主要成就:孔子高徒,为人孝悌信 仰:儒学祖 籍:鲁国父 亲:闵世[阅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