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公孙瓒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06 15:28:3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公孙瓒

  别名:伯珪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

  逝世日期:199年

  职业:军阀、将领

  主要成就:驱叛胡于塞表,破黄巾于孟津

  外号:白将军

  容貌:有姿仪大音声

  官爵:中郎将,奋武将军,前将军

  爵位:易侯,蓟侯

  公孙瓒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位军事将领,他曾经控制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包括今天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的成功是和当时的幽州牧刘虞支持密不可分的,刘虞是后汉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为人品德高尚,执行民族团结的政策,和轻赋免役的爱民政策,在朝野拥有很高的威望,在游牧民族中深受爱戴,他宁死不愿为帝也表明他是个忠义士大夫。在公孙瓒的南下作战中,他也得到了游牧民族的很大帮助,所以公孙瓒的失败也是从他和刘虞关系恶化开始,而他害死刘虞时,就决定了他灭亡的命运。

  公孙瓒出身地主豪强,他在公孙氏族中,是一个特别的人物,早年的他经历坎坷,常年征战,自身没有豪门子弟养尊处优、吃喝玩乐的腐化生活,待人诚恳,甘为囚奴与太守充军远方,赤胆忠心,久经沙场,功勋卓著。与吕布武艺高强、天下无敌相比,他更多的是坚毅和勇敢,但是常年的厮杀使他后来变得性格残忍,又没有政治信念,在战争劫掠中日益贪婪,残害百姓。他曾经打算立刘虞为帝,史书中记载是袁绍所为是不真实的,袁绍举义反对董卓擅废立,自己是不会效法的,公孙瓒讨伐袁的檄文中也未提及,而使臣也不是袁绍的亲信,劝进的辽东乐浪太守更可能是公孙瓒的亲信,而临市祝雨,更清楚地表明公孙瓒之心,史书中载他占据数州之地,自行封赏的官员比别人都多。

  在害死刘虞后,公孙瓒集团丧失人心土崩瓦解,他是敌视、压迫游牧民族的,破坏刘虞民族团结政策,劫掠刘虞送给鲜卑的礼物,如袁绍给他的信中说的:“东西鲜卑举踵来附,乃足下驱而致之也。”而他在自己的统治集团内部,又多用贪婪自私的奸险小人,晚年贪图享乐,丧失斗志,终于逐步走向失败。


  • 袁术

    袁术

      中文名:袁术   别名:公路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汝南汝阳   出生日期:155年   逝世日期:199年   职业:军阀,皇帝   主要[阅读]

  • 孙权

    孙权

      中文名:孙权   国籍:东吴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公元182年冬月二十五(壬戌年)   逝世日期:公元252年四月   职业:皇[阅读]

  • 赵云

    赵云

    赵云(生年不详-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事迹合记成一传(《三国志·蜀[阅读]

  • 关羽

    关羽

    关羽(生年不详-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阅读]

  •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里克劝晋惠公,导致全家被诛杀
晋惠公反悔,不想割地给秦国。里克不同意,他说:“既然如此,你们先前干吗答应人家,答应了现在又不给,这不是言而无信吗?”郤芮大声说:“主公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