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固伦恪靖公主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27 15:02:57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固伦和恪靖公主

  外文名:Gulun Princess Kejing

  别 名:海蚌公主

  国 籍:中国

  民 族:满族

  出生日期:康熙18年(1679)农历五月二十七

  逝世日期:雍正13年(1735)农历三月

  职 业:固伦公主

  主要成就:和亲外蒙古维持边疆稳定

  制定外蒙古喀尔喀大法规

  改善土地水利造福百姓

  世 系:清圣祖康熙帝第六女

  公主府:内蒙古呼和浩特城郊

  固伦恪靖公主(1679-1735),康熙帝第六女,序齿为四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28岁时,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46岁时,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康熙皇帝的九个女儿中(长大成人者),先后有七人嫁去了蒙古。她们分别是:固伦纯禧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其中,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在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五月二十七日寅时生,其母为贵人郭络罗氏,与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受封和硕恪靖公主下嫁敦多布多尔济。雍正元年(1724)二月晋封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去世,时年五十七岁。

  恪靖公主的夫君是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第三代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之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袭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复封亲王。乾隆八年(1743)闰四月去世。

  • 固伦端贞长公主

    固伦端贞长公主

      本 名:固伦端贞公主   出生时间:1634   去世时间:1692   性 别:女   生母:孝端文皇后   父亲:皇太极   固伦端贞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阅读]

  • 和硕恪纯长公主

    和硕恪纯长公主

      中文名:和硕恪纯长公主   别 名:建宁公主   出生日期:1641   逝世日期:1703   父 亲:皇太极   母 亲: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   和硕恪纯长公[阅读]

  • 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

      中文名:和硕端静公主   别 名:三公主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   逝世日期: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 [阅读]

  • 固伦温庄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

      中文名:爱新觉罗·马喀塔   别 名:固伦【温庄】长公主、永宁长公主   国 籍: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沈阳故宫【今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明[阅读]

  • 固伦端敏公主

    固伦端敏公主

      中文名:固伦端敏公主   别 名:和硕端敏公主(初封)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蒙混血   出生地:北京郑亲王府邸内   出生日期:顺治十年(1653年[阅读]

  • 和硕柔嘉公主

    和硕柔嘉公主

      中文名:和硕柔嘉公主   别 名:柔嘉公主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   逝世日期:康熙[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晋文公在曹受辱,被人偷看身材
重耳一行离开了齐国,又开始了他们的列国之旅。他们第一个到的国家,是楚国的新小弟曹国(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是个典型的小国,夹存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