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的故事 杜撰的典故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8-04 11:32:14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什么叫“杜撰”?
《现代汉语词典》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古汉语词典》杜撰:臆造,捏造。语本宋人王琳《野客丛书》杜默逸事。是说历阳人杜默喜欢作诗,但并无真才实学,对诗的韵律一窍不通,却反对循规蹈矩,因此他的诗往往闹出许多笑话。
有一次,其师石介和欧阳修在开封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席间诗酒唱和。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诗句可算豪放。但邻座一考生却说此诗后两句重复用了“取”字,犯诗家忌讳,应改。杜默不接受,他说那是死守陈规陋习,而诗贵在意境,决不能以词害意。因此,人们每每见到他的诗就说:“这是杜默所撰”。后来,人们就把 “杜默所撰”简化为“杜撰”了,用来指称信口开河或不通文理的文章。
其实早在杜默以前,就流传着有关“杜撰”笑话。僧人文莹《湘山野录》:记载北宋参知政事石中立在中书省任职时,盛度任翰林院学士,撰《张文节公知白神道碑》,送给皇上看了后,呈送中书省。石中立问他:“这是谁撰写的?”盛度匆促回答:“度撰。”说完他才悟到“度撰”与“杜撰”同音,顿时满堂大笑。
岳飞的幕僚沈作喆的《寓简》提出了“杜撰”的另一由来: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田何曾从淳于(今山东安丘)人光羽受《易》学,得孔门真传,后广收弟子,传授今文《周易》。
后来田何从临淄迁居杜陵(今西安市东南),取号杜田生。当时,人们认为秦“焚书坑儒”之后,《易》学已失传,杜田生所讲授的《易》学为“白撰”,即无所本而编撰,也称之为 “杜田”,或曰“杜圆”——信口雌黄、自圆其说。嘲笑田何的《易》学无所师承,亦即“杜撰” !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