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婚嫁礼俗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2:56:3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在古代中国,婚姻的缔结原则上由媒妁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

六礼 古代结为婚姻的六道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 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出结亲的要求,并以雁为礼物。

问名 问明待字之女的年岁属肖等。

纳吉 男方在得知女子的情形后,卜得吉兆,就派人告知女方家长。

纳征 又叫纳币,意即向女方送聘礼订婚。

请期 男家择定迎娶吉日,告诉女家。

亲迎 新郎自己到女家迎新娘。

拜堂 现为婚礼中最重要的大礼。新郎、新娘站在红毡上,女东男西,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乃夫妻交拜,接下来就送人洞房。

传袋 新媳妇临门,男家以袋铺地,使新媳妇行其上进门。新媳妇走过此袋,又迅速传到前面铺在地上,叫传袋。袋与“代”谐音,取传宗接代的吉兆。

合卺 新郎、新娘合饮酒的礼仪。卺即瓢。把一个瓢分成两个瓢,各盛以酒,双方执其一而饮之。到宋代,演变为交杯。

结发 本指女子许嫁时的系缨束发,后移指成婚当晚的夫脱妇缨。

合髻 唐、宋后的一种婚仪,即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后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

挑盖头 古时,新娘嫁出时要盖上红色的头巾,出阁上花轿前盖上,在花轿里不能揭去,只有到婆家举行婚礼时,才能由新郎亲手揭去,让贺客亲友一瞻新娘的风采。除了红盖头外,有的地方是戴凤冠,丝穗下垂,把面目完全遮盖起来。

闹洞房 新婚之夜,亲朋围坐房中,对新郎、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洞房。

见舅姑 古婚礼中新媳妇拜见公婆的仪式。亲迎的次日,新媳妇早起,沐浴盛装,天刚明即拜见舅姑。不举行见舅姑之礼,新媳妇的身份就不能得到确定。

铺房 迎亲前一日,女家派人至男家,与其共同铺设房间、卧具。

回门 两新人在婚后3天或7天或9天回娘家,行拜门礼。

义绝 夫妻间情义断绝。按照礼法,夫可休妻,妻不可休夫,但在“义绝”前提下,妻子可以离开丈夫。

七出 古代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癖;嫉妒;恶疾;多口舌;盗窃。

三不去 有三种情况丈夫不能遗弃妻子:妻曾经为公婆守孝三年;娶时男方贫贱,后来富贵;女方娘家已无人。

合八字 古时订婚,男女互换“八字帖”后,查其出生年月日时是否相克相生。

相亲 议婚礼仪。旧时流行于汉族。包办婚姻下的青年男女,在亲友带领下,约定某地见面,视其相貌丑俊,以议婚约。

门包 旧时浙杭一带对彩礼的俗称。有大、小门包之分。女家备办嫁妆,男家供其所需,谓“大门包”;女家在婚嫁中犒赏仆人之费用,由男家供给,谓之“小门包”。

开金口 又称“相叫礼”。新郎、新娘拜堂的翌日行相见礼后,新娘退入内室行相叫礼。从公婆到尊长、平辈、小辈,皆由搀扶一一指导,教习新娘呼之。

抢红蛋 侗族婚俗。当抖开洞房里的花被时,男女老幼争抢放在花被子里的糯米裹着的红蛋。据说,抢到红蛋者,不孕妇女可生育,老人能长寿,儿童则活泼健壮。

背新娘 旧时流行于台湾的婚俗。结婚之日,新郎到女家背起新娘,在双方亲友的环护下,跑回男家,并绕庆贺婚礼的广场两周,再与众乡亲见面。最后新郎背着新娘跑回洞房。整个婚礼以跑步开始,又以跑步结束。

哭嫁 旧时鄂西土家族婚嫁形式。其他地区也常见。通常在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哭嫁,唱哭嫁歌。其内容大多有哭爹娘、哭哥嫂等。

哭嫁形式有多种,有一人独哭,也有姐妹、哥嫂、父母、亲友同哭等,多是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离别之情。

调新郎 又称“答歌”,旧时流行于畲族婚俗。男女结婚无礼帖,不事肩舆,不计聘金,赔嫁妆奁除一般的礼物外,多是农具、斗笠、蓑衣等。婚礼简朴而有情趣,以“答歌”形式完婚。新郎到岳丈家迎亲,席上不陈一物,要由新郎指名而歌,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新郎唱之,司厨和之,其物也应声而出。吃完之后,新郎又须唱多首歌,把席上的东西一件一件的唱回去。席毕,才与新娘交拜成婚。

同姓不婚 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或相隔几代,均不能结婚。

阿注婚 以女系为主临时结交同居为婚的婚姻形式。流行于永宁的西族。“阿族”意为“朋友”,男女皆可称。特点是,建立婚姻关系的双方无所谓嫁娶,不单独组成家庭。按其习惯,女子十五六岁,男子十七八岁,开始和异性过同居生活。多在节日、劳动时互相倾吐爱慕之情,结为“阿注”,由男子夜间到女家访宿,次日拂晓返母家,同母家成员一起生活。双方互称“阿注”,不称夫妻。所生子女,属于女子,由女子抚养,男子不承担抚育责任。

上一篇:成年礼俗 下一篇:丧葬礼俗 声明:婚嫁礼俗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韩非子怎么死的?韩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关系吗?
韩非子怎么死的?韩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关系吗?
李斯是秦国的丞相,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活得像蝼蚁般卑微,生与死都操纵在别人的手里,所以他以”如鼠人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武庚叛乱
武庚叛乱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