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百户”的柯尔克孜族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2-08 22:54:26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草原,在迎亲的考姆兹琴的催促声中,新娘的亲友们唱起《哭嫁歌》,把罩着绣花盖头的新娘扶上马背,前呼后拥地出发了。一路上,每个牧场的青年人都拉起绳子拦住新娘的马头索要糖果,牧场的老人们端出孢孜酒,向新人祝福。到了新郎家,新娘踏着花毡进入洞房,盛大的婚宴及赛马、刁羊等活动便开始了。夕阳落山,新郎、新娘率先跳起了“会面舞”。跳舞时,新郎必须抓住新娘长长的辫梢,据说这样可以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直到深夜。柯尔克孜族的婚礼才降下帷幕。
柯尔克孜族
这个民族自称“柯尔克孜”,意思是“四十百户”,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他们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居在新疆各地和黑龙江省富裕县。
过去,柯尔克孜人大多以畜牧业为主,停留在逐水草而居和靠天养畜阶段,各种生活用品都用畜产品交换。狩猎是柯尔克孜人的重要副业,以获取肉食、兽皮和药材等。柯尔克孜族保留着氏族部落组织形式,分为若干大部落,下设由若干家庭组成的“阿寅勒”。这种组织内部实际上已经是牧主和牧民的关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柯尔克孜族废弃了旧的组织形式,各项生产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柯尔克孜族的男子戴用皮子或毡子制作的高顶方形卷沿帽,外面穿无领“袷袢”长衣,里面穿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衣,系皮带,下面穿宽脚裤,脚上穿高筒靴。女子通常穿连衣裙,外套黑色小背心,戴包头巾。饮食主要是畜产品,吃牛、马、羊、骆驼等肉食,饮山羊奶、酸奶,也有米、面等细粮。柯尔克孜人十分好客,客人无论相识与否,都受到热情的款待。他们拿出家中最好的饮食,以羊头肉表示对客人的最大尊敬。柯尔克孜人夏季住帐篷,冬季住四方形土房。
柯尔克孜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和萨满教。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的文学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着丰富的诗歌、故事,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用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等12种动物纪年,一年12个月。每年第一个月过新年——“诺劳孜节”,家家吃“克缺”饭,预祝丰收。傍晚,牧民放牧归来时,每家毡房前都生着一堆火,火和牲畜要从火上跳过,相传这样可以免难消灾,人畜两旺。
-
- 白鸽票、山票和铺票赌博介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白鸽
- 蓝天白云,红日高照,一群白鸽从空中飞速掠过,袅袅鸽哨之声直入云端。此情此景,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那样的赏心悦目。可是在晚清时期的广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魏文侯待民之道
- 在魏国的东封,有个地方官名叫解扁。有一年,解扁为了讨好上司,驱使劳累一年的农民,在冬天里上山砍柴。魏文侯整个冬天干个不停,砍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