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苍术汤
【方源】《活人书》卷十八。
【异名】苍术白虎汤(《宣明论》卷六)、白虎苍术汤(《保婴撮要》卷十八)、白虎加苍汤(《医学入门》卷四)。
【组成】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苍术三两 粳米三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
【功用】《成方便读》:清温燥湿。
【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者。
①《活人书》:湿温,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②《宣明论》:伤寒发汗不解,脉浮者。③《医方考》:湿温憎寒壮热,口渴,一身尽痛,脉沉细者。④《温热经纬》: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⑤《治疹全书》:疹毒烦热渴泻者。
【方论选录】①《医方考》:温毒藏于肌肤,更遇于湿,名曰湿温。湿为阴邪,故憎寒;温为阳邪,故壮热;温热入里,故口渴;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故脉沉细。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汤也,所以解温热;加苍术者,取其辛燥能治湿也。②《本事方释义》:知母气味苦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石膏气味辛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苍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白粳米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此治暑湿相搏而为湿温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药清其暑;以辛温雄烈之药燥其湿,而以甘平之药缓其中,则贼邪,正邪皆却,病自安矣。
【临证举例】湿温《本事》: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毘陵仓官,季夏得疾,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以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