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杂剧二十七卷

书籍:戏曲小说书录解题 作者:孙楷第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刊本】:

江南图书馆影印本

【解题】:

此本原本为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所藏,其书归江南图书馆,近时景印行世者。其卷第杂糅,板刻形式亦不甚一律,边栏或作双线,或作单线,板心或不标卷数,或卷字上空白,或标一卷、二卷等,或标信卷三、信卷四,唯行款字体大致相同,疑一家所刻,而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书,书肆摭拾残零,装订成帙,因漫题曰“元明杂剧”,实非有此一集也。所收杂剧二十七种,元人剧得十九,明剧得八。以板心所记考之,如信卷三《酷寒亭》、信卷四《还牢末》、一卷《梧桐雨》、三卷《两世姻缘》、二卷《扬州梦》、四卷《曲江池》、又一卷《梧桐叶》、二卷《红梨花》、三卷《对玉梳》、四卷《墙头上》,凡十种,俱在陈与郊《古名家杂剧》竹集、匏集、士集目中,按:《古名家杂剧》今佚,以上十种除《对玉梳》外皆元曲。如二卷《罗李郎》、四卷《蓝采和》、又二卷《竹坞听琴》、三卷《金钱记》、四卷《刘行首》、又四卷《风云会》、三卷《误入天台》、四卷《猿听经》,凡八种,俱在陈与郊《续古名家杂剧》商集、角集、徵集目中。按:《续古名家杂剧》已著录。八种残本中《罗李郎》、《蓝采和》二剧与此本重复。以上所举八种,除《风云会》、《误入天台》外,皆元曲。以残本《续古名家杂剧》所存《罗李郎》、《蓝采和》二剧勘此本,其行款形式阙坏处无一不同,知确为一本。其余十六种与正续《古名家杂剧》重者,似即正续《古名家杂剧》之本。然如《酷寒亭》标信卷三,《还牢末》标信卷四,据《丛书举要》所记,陈与郊《古名家杂剧》八集以八音标题,实无信字。唯近人王大隆所辑《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卷四,载丁祖荫《名家杂剧》案语云:“常熟赵氏旧山楼藏,分文行忠信四集。”以信字标集与此合,则此二剧必与常熟赵氏所藏《古名家杂剧》为一本,或书名偶与陈与郊所署同,或本一书,以析出别行,更立标题,今不可知矣。馀如《豫让吞炭》、《赤壁赋》、《单鞭夺槊》、《王粲登楼》、按:四种皆元曲。《香囊怨》、《继母大贤》、《团圆梦》、《曲江池》、按:四种明周宪主撰。此本《曲江池》误题杨诚斋。《寒衣记》、《骂座记》,按:二种明叶宪祖撰。板心皆不标卷数,亦不知其为何本。其《豫让吞炭》、《赤壁赋》二剧题下撰人名氏皆剜去。考《豫让吞炭》,王国维《曲录》二引元姚桐寿《乐郊私语》记杨梓有此剧,当即梓作。《赤壁赋》或以为即《录鬼簿》所载费唐臣《苏子瞻风雪贬黄州》剧,今考明宁献王《太和正音谱》卷下越调内引《鬼三台》、《圣药王》、《随煞》三调,均注云:“无名氏《赤壁赋》第三折。”清李玉《北词广正谱》卷三仙吕宫内引《那吒令》、《鹊踏枝》二调,注云:“费唐臣《赤壁赋》。”按:此二调《正音谱》未引。卷十六越调内引《随煞》一调,注云:“无名氏《赤壁赋》。”按:此一调《正音谱》亦引。《九宫大成南北曲谱》卷五仙吕调内引《游四门》一调,注云:“《赤壁赋》,不著撰人。”今悉取勘此本,《正音谱》所引三调称无名氏《赤壁赋》第三折者,果在此本第三折;《北词广正谱》卷三所引二调注费唐臣《赤壁赋》者,在此本第一折;《九宫大成曲谱》卷五所引注《赤壁赋》者,亦在此本第一折;又《九宫大成曲谱》卷二十八引《赤壁赋》《斗鹌鹑》套,与此本第三折亦全同,知所引皆是此本。至《贬黄州》,则《太和正音谱》卷下仙吕调内引《寄生草》一调,注云:“费唐臣《贬黄州》头折。”卷上正宫调内引《端正好》、《滚绣球》、《随煞》、《煞尾》四调,注云:“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北词广正谱》卷二引正宫《滚绣球》一调、卷二十四引正宫《煞尾》一调,注云:“费唐臣《贬黄州》。”按:此二诃《正音谱》已引。《九宫大成曲谱》卷五仙吕调内引《哪吒令》一调,按,此一调《正音谱》、《北词广正谱》俱未引。注云:“《贬黄州》。”悉不见此本,则《赤壁赋》与《贬黄州》实是二剧。且此二剧,《太和正音谱》并著录,《正音谱》子《贬黄州》则属之费唐臣,于《醉写赤壁赋》则入古今无名氏杂剧中,分别甚明。然则此本所录,自是无名氏之《赤壁赋》。其李玉《北词广正谱》卷三所引《那吒令》、《鹊踏枝》二调,本为《赤壁赋》而题费唐臣撰者,盖传写之误也。此《豫让吞炭》、《赤壁赋》二剧,世无别本;至《野猿听经》,《也是园月》载之,题云“元无名氏”,亦无别本。其叶宪祖《寒衣记》、《骂座记》二剧,亦仅见此本。且以他本勘之,如《墙头马上》、《梧桐雨》、《竹坞听琴》、《红梨花》、《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风云会》、《误入天台》、《对玉梳》诸剧,凡与顾曲斋本复者,其文皆同;凡与《柳枝集》复者,以孟称所称引原本核之,亦一一相符,知与顾曲斋本同出一源,其书并依据原本,未尝改窜。是此本《元明杂剧》之名虽虚诞不实,而其质可贵。今录存其目而详述其始末,庶剖判名实,各得其是,不相混淆。至原题则宜仍其旧,无事改称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