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
东乡族地区对伊赫瓦尼派的别称。伊赫瓦尼是阿拉伯文的译音,意为“兄弟”,东乡族伊斯兰教派之一,因其产生时间较晚,故称为“新教”;又因倡导“凭经传教”,亦称“圣行派”、“尊经派”。始传人马万福,东乡族,也称果园哈智,马果园。1984年,马万福从麦加朝觐归来,先在湖北老河口讲学传经近一年。而后回到家乡,联络当时著名的十大阿訇。倡导伊赫瓦尼学说,得到很多阿訇和穆民拥护。1918年,马万福被青海马麟、马麒兄弟接到西宁,成立“宁海回教促进会”,大力宣传伊赫瓦尼主张。1934年,马万福病故后,他培养的十大阿訇继续宣传其主张,影响及于西北各省。拥有东乡族、回族、撒拉族、保安族信教群众约百余万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伊赫瓦尼内部发生分裂,一小部分人另立教派,称“赛莱弗耶”,俗称“三抬”。伊赫瓦尼的主要主张是:(1)认为中国伊斯兰教汉化严重,有些作法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主张“凭经立教”,“尊经革俗”,按照《古兰经》的明文规定和《圣训》改革中国伊斯兰教。(2)注重宣传并遵守信仰的根本——伊玛尼,严格地要求认主独一,除真主安拉外,不得崇拜任何人、任何物。(3)特别注重“舍热尔提”,即《古兰经》明文规定的念、礼、斋、课、朝“五桩天命”,强调这是最基本的宗教功课,必须保证认真完成。(4)主张为教民念经不收报酬,教民也不得因请阿訇念经而备饭招待,即所谓“吃了不念,念了不吃”。(5)念经用标准的阿拉伯语念,一人念,众人听,念经时不得点燃香烛。(6)提倡念经读书,中阿并重。(7)没有教主,教权分散,各清真寺之间互不隶属。伊赫瓦尼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得西北回族军阀的大力支持。如青海的马麟兄弟、马步芳等,宁夏的马鸿宾、马鸿逵等,这在客观上扩大了伊赫瓦尼的传播,他们为伊赫瓦尼派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起了重要作用。
-
- 回族的别称是什么 回族叫回回民族的原因
-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万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